...以上我们讨论了三阴三阳引入厥阴、阳明的意义,三阴三阳建立起来后,中医的基本模型便随之确定。所以,到了《素问》的第六篇,就专门有一个“阴阳离合论”。怎么叫“阴阳离合”呢?首先从“合”的角度讲,合就是从综合来看,从总体来看,它谈的是很基本的...
...病名。《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指经闭,或月经不按月来潮。参见经闭条。...
...运气著作。三卷。宋·刘温舒撰于1099年。本书专门论述五运六气及其在医学应用共30篇。附图表若干。本书原文采自《素问》七篇大论,比较费解,曾有日人冈本为竹的注释本,将原书逐段逐句地作了说明,分为七卷,名《运气论身奥谚解》。后者1958年...
...㈠(bó,音博)①淡薄,不浓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②浅薄,少。《灵枢·禁服》:“士之才力或有厚薄。”③迫近,附着。《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
...古病名(见《素问.阴阳别论》)。指因情志郁结而形体瘦削的一种证侯。妇女则见经闭,其发展可因血虚气郁而生内热,阴液不断被消耗,故形体日渐消瘦。《张氏医通》说:「风消者,发热消瘦」。...
...生理学名词。亦称胎脉。指孕妇正常的脉象。常见为滑而冲和;或滑数搏指有力;或尺脉滑数,寸脉微小等,与正常人之脉象有所不同。《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濒湖脉学》:“少阴...
...阴阳,即阴崩与阳崩之别。主张“求因为主,止血为辅”,补益不恋邪,止血勿留瘀,以冀全效。兹将吾师治崩经验略述鳞爪,以供参考。 阳盛崩证 善治其阴 《素问·阴阳别论》云:“阴虚阳搏谓之崩。”显见阳崩之因乃阴虚阳盛所致。强调阳崩正以阴虚为本,火热...
...校正云:按《太素》无手字。杨上善云:足温气下,故生,足寒气不下者,逆而致死。诊要经终论足太阳气绝一段,旧误在三部九候论。新校正云:按诊要经终论载三阳三阴脉终之证,此独纪足太阳气绝一证,余应阙文也。玉版论要阴用反作。旧本作阴阳反他。新校正云:...
...平按:此篇自“形乐志苦”至“出气恶血”,见《素问》卷七第二十四《血气形志篇》,又见《灵枢》卷十二第七十八《九针论》,又见《甲乙经》卷六第二,又见日本《医心方》卷一《治病大体第一》。自“阳明多血气”至末,《素问》、《灵枢》见同前篇。又自“...
...素问中也。要之阴阳大论。亦古医经。终非素问第七矣。赵希弁曰。黄帝素问。唐王冰注。冰谓汉艺文志。有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先是第七亡逸。冰时始获。乃诠次注释。凡八十一篇。分二十四卷。今又亡刺法本病二篇。冰自号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