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着的传统文化特点(上)_【中医宝典】

...而且同样被医家所青睐。内经成书年代和易传接近 ,故深受周易影响。周易的许多哲理、易理都渗入内经 ,内经中的重要基础理论 ,如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化学说等 ,皆导源于周易。故张介宾在医易义中说 :“伟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38.html

中医四大经典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一向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称。黄帝内经难经,阐发医理,为我国现存的两部权威理论医著;伤寒杂病论论述内伤外感各证的辨证施治及处方用药,肇启我国临床医学之端;神农本草经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56.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3)医学理论的形成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医学理论的形成 战国至秦汉时期,由于医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日益丰富,一些重要的医学典籍相继问世。其中黄帝内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伤寒杂病论的问世,则表明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1.html

徐祯卿诗学思想

...心学之人。谈艺录徐祯卿的诗学理论。谈艺录是徐祯卿的诗学理论专著,其诗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在“复古”观念的观照之下,以“情”为核心带动“气”、“声”、“辞”、“韵”、“思”等诸理论要素的诗论体系。其时的社会政治、思想潮流以及吴中文人的文化...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081.html

春秋战国时期职业医生的出现和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萌芽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也多成于春秋战国之际。战国时,医书的数量已十分可观,传世的黄帝内经,所引用的上经下经金匮揆度等十多种古医书无疑都要早于内经。二、哲学向医学的渗透春秋战国时期哲学的发展不仅有力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9-1.html

中医养生长寿的理论是什么_长寿秘诀_【中医宝典】

...“欲而不贪”是儒家在养生道德理念上的重要思想黄帝内经有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主要指要掌握自然规律,根据天地阴阳法则调和各种方式,...

http://zhongyibaodian.com/laonianbaojian/a434.html

“天人合一”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_【中医宝典】

...之则阳气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二,人天地相适应,大自然的四时变迁,日月移徙,海水潮汐等都给人体以影响,导致人体发生适应性变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所谓“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76.html

前言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黄帝内经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中医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均发端于这部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经典,因此,对黄帝内经灵枢素问)的研究,历代不乏其人。从文献学的角度,用音韵、文字、训诂、注释等方法整理黄帝内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06/1.htm

五脏固 血脉和乃得长寿 内经长寿三要素的启示(上)_【中医宝典】

...□ 郭岚 汤琪 王平 湖北中医药大学老年医学研究所 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医学巨著,更是一部指导我们如何防病、益寿的养生典籍。内经中的长寿之道内容丰富,包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诸多方面,历时两千多年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895.html

温病学派的形成发展_【中医宝典】

...温病学派的形成发展(1) 祖国医学中的温病学说,远在黄帝内经里面已有提及,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31.html

共找到576,03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