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血病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大便下血,灸第二十椎,随年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作经外穴,名灸血病。在第三骶骨嵴之高点处。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妇人血崩等。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http://qihuangzhishu.com/169/2165.htm

痞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经外穴名。出《医经小学》。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处(《医学入门》)。另说在“十二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半”(《医宗金鉴》);“第十一胸椎之下两侧,相去三寸半”(《中国针灸学》)。主治痞块。艾炷灸3-7壮。...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045.htm

阳刚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经外穴名。出《古今医统》。近代《中国针灸学》等书名为肠风。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处。主治小儿饮水不歇,黄疸,肠风下血,痔疮,腰痛,遗尿,遗精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http://qihuangzhishu.com/195/3173.htm

郭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东汉针灸学家。字通直。广汉新都(今属四川)人。少时从师程高,为涪翁再传弟子。和帝时(公元89-105年)任太医丞。精研方术,尤长针灸。提出贵人疗疾有“四难”,即自作主张,不服从医嘱;自身摄生不谨慎;筋骨不强壮,不能使药;养尊处优,好逸恶劳...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724.htm

治学研经重理论,博采众长勤笔录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浙江古代的针灸学家的治学很有特色,在现存浙江古代的十多种针灸著作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对《内经》、《难经》、《甲乙经》等经典针灸著作的研究,是十分重视的。如滑寿和高武都有有关《内经》、《难经》的专著,滑寿的另一本《十四经发挥》是在皇甫谧...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54.html

中医药发展大事记(四)_【中医宝典】

...见智录》成就论述各种医学典籍。1909-24张锡纯《针灸学联合会在北京成立。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74.html

腹针:针灸家族的新成员_【中医宝典】

...脏器部位浓缩成一个“神龟”,以肚脐(神阙穴)为调控中心,头在前胸,尾在小腹,肚脐的两边分上下肢,取穴有严格的尺寸。传统针法不同的是,腹针不需要酸沉胀麻的“得气”感觉,针刺深浅各种疾病的规律有关,在病人无感觉中取得效果。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6457.html

中国针灸全球公认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治疗的300种疾病。但长期以来,使用针灸治疗最普遍的中国、日本、韩国,在具体穴位定位的原则、方法以及定位分类表达方式上,一直存在分歧,从而影响了针灸的进一步推广交流。 从2003年开始,WHO致力于以中日韩三国为中心,制定一个针灸穴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704.html

共找到261,14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