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椎下痞根穴,各关三寸零五分,二穴左右灸七壮,难消痞块可除根。注:●痞块灸痞根穴,其穴在脊之十二椎下,旁开三寸半。●痞块多在左则灸左,在右则灸右,如左右俱有,左右俱灸之(图一○二)。...
...肘尖端处是奇穴,男女瘰□堪灸也,左患灸口口灸左,并灸风池效更捷。注:●肘尖奇穴灸瘰□,左患灸口,右患灸左。●如初起时男先灸左,女先灸右,兼灸风池穴尤效。●风池在脑后颞□穴后,发际陷中(图一○三)。...
...火柴头灸法是将火柴擦燃后,快速按在穴位上进行蟀烫的一种方法。 【操作方法】 选定穴位,以手指按压,使有痰、胀、麻、痛的得气感,然后用龙胆紫点上标记,取火柴划燃,速灸该穴,使发出“啪”、“卟”响,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针灸大成》谓:“以火补者...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六第六十《骨空论篇》,又见《甲乙》卷八第一上篇。灸寒热之法,先取项大椎,以年为壮数,大椎穴,三阳督脉之会,故灸寒热气取。《明堂》大椎有疗伤寒病,不疗寒热。平按:“先取”《素问》作“先灸”。次灸厥骨,以...
...肘后论曰,凡灸不依明堂脉穴,或者恶日神,恶时杀,病患年神人神所犯,天地昏暗,日月灸者方疗柏白皮(三两) 当归(一两) 薤白(一握)上三味切,以猪脂一升煎,三上三下,以薤白黄,绞去滓,以涂疮上,亦疗风水中疮火疮。(出第三卷中)集验疗灸疮痛肿...
...灸法术语。出《针灸甲乙经》。指以艾炷直接灸灼穴位,致使灸处皮肤引起脓疱。又称灸疮。《针灸资生经》卷三引《明堂灸经》:“凡着艾得疱发,所患即瘥;不得疱发,其疾不愈。”说明灸疱是化脓灸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一般灸疱经3-5周后结痂愈合,在此期间应...
...灸法的一种。又称瘢痕灸。是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灼伤皮肤后,使之起疱、化脓,最后留有瘢痕。施灸时,每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易炷再灸,直至灸满规定壮数。可在灸前先以甘油或葱、蒜汁涂抹灸处;亦可在灸后用灸疮膏药(淡膏药)封贴,每日换药...
...作者:不详 朝代:唐代 序 卷上 定尺寸法 点灸法 下火法 用火法 候天色法 定灸多少法 定发际法 发灸疮法 淋洗灸疮法 贴灸疮法 人神所在不宜针灸 每月忌日不宜针灸出血 十二部人神不宜灸 十二时忌不宜灸 十二部年人神不宜灸 九部旁通人神...
...千金论曰,男 有肠 ,卵 ,气 ,水 ,四种,肠 卵 难瘥,气 水 针灸易瘥又卵偏大上入腹方。灸三阴交,在内踝上八寸,随年壮。又男阴卵偏大 法。灸肩井解臂接处,随年壮,男 灸小指端七壮,病在左者可灸左,在右者灸右,良效。又法灸关元百壮。又...
...伤寒结胸∶黄连七寸,为末。巴豆七个,不去油。共和一处,水调,纳于脐中,用艾灸腹中用独蒜片先灸,候发后灸母核,多灸自效。灸痞块根∶在十二椎下,旁开三寸半,灸之。疝气、冷气、脐腹疼∶灸大敦二穴。男女遗精∶十四椎下各开三寸,灸七壮效,名精穴。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