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什庚之死》译者附记〔1〕 感想文十篇,收在《阿尔志跋绥夫著作集》的第三卷中; 这是第二篇,从日本马场哲哉〔2〕的《作者的感想》中重译的。 一九二六年八月,附记。 【注解】 〔1〕本篇连同《巴什庚之死》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九月十...
...《远方》按语〔1〕 《远方》是小说集《我的朋友》三篇中之一篇。作者盖达尔(Arkadii Gaidar)〔2〕和插画者叶尔穆拉耶夫(A.Ermola-ev)〔3〕都是新出现于苏联文艺坛上的人。 这一篇写乡村的改革中的纠葛,尤其是儿童的心情...
...我还不能“带住”〔1〕 一月三十日《晨报副刊》上满载着一些东西,现在有人称它为“攻周专号”〔2〕,真是些有趣的玩意儿,倒可以看见绅士的本色。不知怎的,今天的《晨副》忽然将这事结束,照例用通信,李四光教授开场白,徐志摩“诗哲”接后段,...
...自题小像〔1〕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2〕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3〕 〔1〕 本篇据作者一九三一年重写手迹收入。原无题目,下注“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二月十六日也。”许寿裳在《新苗》第十三期(...
...个疙瘩,出门混饭去了。 【注解】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一年七月八日《晨报》“浪漫谈”栏,署名风声。 〔2〕 金心异 指钱玄同(1887—1939),原名夏,后改名玄同,浙汉吴兴人,文字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五四”...
...,鲁迅于上海校毕记。 【注解】 〔1〕《壁下译丛》 鲁迅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八年间译的文艺论文的结集,一九二九年四月上海北新书局出版。计收论文二十五篇,其中十七篇在编集前曾分别发表于当时的报刊(《莽原》周刊、《语丝》周刊、《莽原》半月刊、《...
...是国共合作的学校。周恩来、叶剑英、恽代英、萧楚女等许多共产党人都在该校担任过负责的工作。 〔3〕 指一九二七年四月八日所作的题为《革命时代的文学》的讲演,后收入《而已集》。 〔4〕 张勋(1854—1923) 江西奉新人,北洋军阀之一,原为...
...财神了。 二月十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分两次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一日、二月十二日北京《京报副刊》。 本篇第一节发表后,即遭到廖仲潜、潜源等人的反对,作者为此又写了《咬嚼之余》和《咬嚼未始“乏味”》二文(收入《集外集》)予以反驳,可...
...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祐集》15卷。苏洵集 目录◎ 嘉祐集卷一·几策一首◎ 嘉祐集卷二·权书上◎ 嘉祐集卷三·权书下◎ 嘉祐集卷四·衡论上◎ 嘉祐集卷五...
...《文艺连丛》〔1〕 ——的开头和现在 即使偶然有,不久也就变相,或者失败了。我们只是几个能力未足的青年,可是要再来试一试。首先是印一种关于文学和美术的小丛书,就是《文艺连丛》。为什么“小”,这是能力的关系,现在没有法子想。但约定的编辑,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