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治_【中医宝典】

...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2.肝胆湿热 胸胁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方法 1....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797.html

《伤寒温疫条》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温病著作。简称《寒温条》。六卷。清·杨浚撰于1784年。自《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和《难经》“伤寒有五”以来,伤寒与温病便易于混淆。作者有鉴于此,遂采集诸家学说予以详。卷一列述伤寒与温病的脉证、病因、治法等多方面内容...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089.htm

《伤寒温疫条》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温病著作。简称《寒温条》。六卷。清·杨浚撰于1784年。自《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和《难经》“伤寒有五”以来,伤寒与温病便易于混淆。作者有鉴于此,遂采集诸家学说予以详。卷一列述伤寒与温病的脉证、病因、治法等多方面内容...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07.htm

《内外伤惑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内科论着。又名《内外伤》。三卷。金·李杲撰。刊于1247年。主要论述由于饮食劳倦所致疾病。卷上有阴证阳证、脉等13篇有关辨证的论述;卷中、卷下结合具体方药论述了以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疾病的证治。现存多种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

http://qihuangzhishu.com/192/333.htm

《内外伤惑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内科论着。又名《内外伤》。三卷。金·李杲撰。刊于1247年。主要论述由于饮食劳倦所致疾病。卷上有阴证阳证、脉等13篇有关辨证的论述;卷中、卷下结合具体方药论述了以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疾病的证治。现存多种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

http://qihuangzhishu.com/192/775.htm

《内外伤惑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内科论着。又名《内外伤》。三卷。金·李杲撰。刊于1247年。主要论述由于饮食劳倦所致疾病。卷上有阴证阳证、脉等13篇有关辨证的论述;卷中、卷下结合具体方药论述了以饮食劳倦为主的一些内科疾病的证治。现存多种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596.htm

卷三诬_《折狱龟鉴》

...本传。 按:薛颜大卿,知江宁府。逻者昼劫人,反执平人以告。颜视其颜色、举动,叱曰:“尔盗也。”械之,果服。颇亦类此。见本传。 盖诬之术,唯博闻、深察,不可欺惑,乃能精焉。丙吉,所谓博闻也;孙亮,所谓深察也。苻融验走而得其实,薛颜视色而得其...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3187.html

顾乃强_一、注重病与辨证的相关性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反映机体在不同发病阶段的征象,以便把握疾病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据同病异证进行辨别分析。通过八纲和脏腑辨证,进行辨证分型,确立各别的治则,采取不同的方药组成,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在辨证的同时也要强调病。顾氏对清代徐灵胎《兰台轨尼.序》中所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gunaiqiang/560-3-1.html

脉诀妄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脉自《内经》以下,历周秦汉,鲜有得其旨绪者。至晋王叔和氏以脉鸣时,撰有《脉经》,可谓详切。惜其谬以大小肠候之两寸,致有后人乘讹集为《脉诀》,遂致《脉经》几隐晦也。至宋庞安常氏始得经意,而有人迎气口之。嗣后论脉未能或之先也。脉为医之关键,...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18-1.html

治儿童性早熟_【中医宝典】

...性早熟,为完全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为不完全性性早熟,是因性激素刺激性征发育而引起,虽第二性征提前出现,但患儿不具备生殖能力。 中医治性早熟,主要辨别其是属虚还是属实。虚者为肾水不足,以第二性征提前出现为首发症状,如女孩乳房发育,阴道分泌物...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9451.html

共找到29,30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