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四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前者凭听觉了解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后者凭嗅觉分辨病人病体散发的及其排泄物的气味。作为四中的一个方面。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wenzhen-1399.html

《素问》在线阅读

...第六◎ 阴阳别论第七◎ 灵兰秘典论第八◎ 六节藏象论第九◎ 五藏生成第十◎ 五藏别论第十一◎ 异法方宜论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第十四◎ 玉版论第十五◎ 经终论第十六◎ 脉精微论第十七◎ 平人...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79.html

日夜五十营_《家正眼》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之短期,在终始。(予,犹与也。短期,死期也。言死期已近也。终始者,十二经各有绝气先见,是名为始也。详见《灵枢·经脉》。)所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以为常也...

http://qihuangzhishu.com/801/6.htm

的方法和注意事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脉时内外环境安静,病人正坐或仰卧,手臂与心脏近同一水平。 1.诊脉时内外环境安静,病人正坐或仰卧,手臂与心脏近同一水平。 2.医生布指时先用中指确定关脉部位,然后食指在寸脉部位,无名指在尺脉部位。 3.力度有举按寻的变化,举为轻取...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4.html

精微论_《疡医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脉精微论》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乃可有过之脉。(荣卫之气,昼则行阳,夜则行阴,至平旦皆会于寸口,故诊脉以平旦为常。阴气正平而未动,阳气将盛而未散,饮食未进,虚实易明,经脉未盛,...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yidaquan/344-6-15.html

候的解释_候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治病;看病 examine (a patient) 延医候 国语辞典 察視病情。 北齊書.卷四十九.方伎傳.馬嗣明傳:「為人診候,一年前知其生死。」...

http://hanwen360.com/c/252700.html

藏医脉_【中医宝典】

...藏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触、问三。望诊是察看病人的体型、肤色等外在的体征,其中尿与舌是重点观察对象;触诊是触摸全身的寒热,皮肤的润燥、凸起等,切脉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问诊即询问病因、患病的时间、患病部位、症状等。一般来说,对一种疾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46.html

中医词典其他:第二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卷,后改编为十二卷,一百二十八。本书是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三书分类合编而成。因此它较之《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更为丰富。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2-2.html

触诊、腹_【中医宝典】

...」 过去,对中医的诊断手段只谈望、闻、问、切四大。对腹有的根本漏而不谈,有的虽提及、也只聊聊数语带过。其实,中医的腹源远流长,它源始于先秦时期,《内经》中即已总结和奠定了腹的理论和框架;东汉张仲景在所著的《牡蛎汤等腹证;又如心下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26.html

方盛衰论_《冯氏锦囊秘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方盛衰论》曰∶形弱气虚,死。(中外俱不足也。)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脏衰,故脉不足也。)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脏盛,故脉气有余。)是以有大方,坐起有常,(坐起有常,则息力调适,故之方法,必先用之。)出入有行,以转神明。(言...

http://zhongyibaodian.com/fengshijinnangmilu/342-10-20.html

共找到218,48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