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脉之单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正眼》: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卧;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胀满蛊坏;右关之敬,当有溢饮;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得之,阳消命绝。 《脉经》:“散者气实血虚,有表无里。” 《枢要》:“散为气血耗散,腑脏气绝,在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94.html

虚脉(阴)_《正眼》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余二字,安可施之虚脉乎!杨仁斋曰∶“状为柳絮,散漫而迟。”滑氏曰∶“散大而软。”二之言,俱是散脉而非虚脉矣。夫虚脉按之虽软,犹可见也。散脉按之绝无,不可见也。虚之异于濡者,虚则迟大而无力,濡则细小而无力也。虚之异于芤者,虚则愈按而愈软,芤...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zhengyan/801-5-7.html

大小肠脉部位辩_《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关之上”一语中之“上”字,不当解为“在关部之上方”,而应解作“正在关之部位上。”李士材《正眼》曰:“按古称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以察外因;右为气口,以察内因。”“夫寸关尺三部,各占三分,共成寸口。故知关前一分,正在关之前一分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zoumengchengsanshinianlinzhengjingyanji/1044-7-7.html

小儿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以区分寸、关、尺三部,小儿科诊病注重辨形色、审苗窍。后世医家有一指总候三部的方法,是小儿脉的主要方法。 小儿脉与成人脉有所不同。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以区分寸、关、尺三部,再则小儿就诊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气乱则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1.html

脉辨至数_《正眼》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余也,犹闰月之义。言平和之脉,若得五动,即太过矣;惟当太息之际,亦为平脉,何也?凡人之呼吸,三息后必闰以一息之长,五息再闰,谓之太息。故曰‘闰以太息’,乃应历三岁一闰、五岁再闰之数也。此即平人不病之常度。然则总计定息太息之间,大约一息脉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zhengyan/801-4-3.html

学的宝藏_【中医宝典】

...。也就是太史公所讲的:“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后来仓公传黄帝扁鹊之脉书,脉学在世界医学中成为一门独特的学问。仓公是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的。仓公在脉学上做了很多工夫,仓公说:淳于意齐王太后病,一看脉,便说是风瘅客于胞。因为他切脉发现太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69.html

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闻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 【闻】 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前者凭听觉了解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后者凭嗅觉分辨病人病体散发的及其排泄物的气味。作为四中的一个方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041.html

内经分发脏腑定位_《正眼》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只眼。伪诀之误,特因心与小肠为表里,肺与大肠为表里,不知经络相为表里,候自有定位,何可混耶!叛经者一也。《灵枢》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而为血。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zhengyan/801-4-10.html

王叔,对脉进行系统总结的古代医学家_【中医宝典】

...手段之一,也是现在中医临床医生常用的诊断方法。王叔和就是对脉进行系统总结的古代医学家。 王叔和,名熙。西晋高平(今山西高平)人。约生活于公元三世纪,其生卒年代无确切考证。他出身于达官贵族家庭,宗族中数代是权势显赫的贵族,亦有名震当时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52.html

虚里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虚里为切诊中,胸腹内容之一。 【虚里】 切诊中,胸腹内容之一。虚里即心尖搏动部位,是胃的大络。因人以胃气为本,虚里又是宗气所会聚的地方,虚里的动势,有助于探察胃气和宗气的盛衰,正常情况下,虚里之动,当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109.html

共找到80,62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