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汗衄血证_《伤寒九十》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恐当汗不汗.化为衄血.必有是证.言未已.衄血作.予急以麻黄汤与之.继之以犀角地黄汤.血止汗解愈.曰.仲景云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或稍迟.病即传变.虽欲除必难为力.今医不究根源.执以死法.必汗之于四日...

http://qihuangzhishu.com/306/82.htm

体质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内经》。在《内经》一书中,对个体不同群体的体质特征、差异规律,体质的形成与变异规律,体质类型与分型方法,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体质与疾病的诊断、辨证与治法用药规律,体质与预防、养生等方面均有所论述,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中医体质理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24.html

中医与传统文化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有关物质世界认识的运动观和结构观,道家也是中医养生思想气功理论的先驱。 所以,学习中医者学点易经的知识,儒家的思想,道家的观点,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是夯实中医的基础。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正是这个道理。 学习中医还应具备相应的古文基础。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068.html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_《中医妇科学》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症瘕、前阴诸疾杂病等项。《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男妇两科同一治,所异调经崩带症,嗣育胎前并产后,前阴乳疾不相同。”这是对中医妇科疾病范围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本书在总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妇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妇女的生殖脏器、生理特点...

http://qihuangzhishu.com/81/2.htm

痛_《止园医话》_中医书籍_【岐黄之术】

...此病者感觉身体某部分,有疼痛之谓也。此疼痛之病理,即应简单说明之,中医疼痛,有极概括之定义治法,曰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是也,此二语虽极简单,.然其理想则甚圆到,此病征与西医所称之炎症相关联,故不得不连类说明之。西医炎症有五征,即1....

http://qihuangzhishu.com/129/21.htm

宋金元时期医案发展的成就和特点_【中医宝典】

...关键词:宋 金元 中医医案 发展史 唐代开创了方、、药后附案的先河,但还不普遍。到了宋代,随着官方对医学的重视,医学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时医学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实际诊疗能力的训练,不但把医案分析列入考核范围,而且要求学生每治一病都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99.html

《活幼口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指纹脉;卷七面部气色;卷八病证疑难18篇;卷九议胎中受病诸证15篇;卷十-二十议小儿各种病证的证治。现有明刻本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69/872.htm

《活幼口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指纹脉;卷七面部气色;卷八病证疑难18篇;卷九议胎中受病诸证15篇;卷十-二十议小儿各种病证的证治。现有明刻本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62.htm

金寿山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金寿山(1921—1983年)。浙江省绍兴市人。家学渊源,自幼攻读医书。17岁时父亲病逝后,更发愤苦学,立志从医。数年间,一面熟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说等中医名著,一面运用于诊疗实践,获得广博知识。1936年来上海行医。不久,...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nshoushan/index.html

裘沛然_一、倡导“伤寒温病一体”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承认:“五气感人,古人皆谓之伤寒,故仲景著皆以伤寒名之。”综上可见,伤寒为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近世所称之温病,包括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等,都早已赅括于伤寒范畴,其中各病的名称、病因病机证治大法,亦早备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upeiran/525-3-1.html

共找到559,3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