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是就性情说。大抵心之体是性,性不是个别物,只是心中所具之理耳。只这理动出外来便是情。中是未接事物,喜怒哀乐未发时,浑沦在这里,无所偏倚,即便是性。及发出来,喜便偏于喜,怒便偏于怒,不得谓之中矣。然未发之中,只可言不偏不倚,却下不得过...
...运气术语。下加于上为加,运与在泉同化,称为下加。《素问·六元纪大论》:“甲辰甲戌太宫下加太阴,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阴。”...
...盟于清水。将盟,镒与结赞约,各以二千人赴坛所,执兵者半之,列于坛外二百步,散从者半之,分立坛下。镒与宾佐齐映、齐抗及会盟官崔汉衡、樊泽、常鲁、于 頔等七人皆朝服;结赞与其本国将相论悉颊藏、论臧热、论利陀、斯官者、论力徐等亦七人,俱升坛为盟。...
...目录 《杨氏家藏方》敛肌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杨氏家藏方》:敛肌散【处方】牡蛎(炙)、密陀僧(研)、橄榄核(烧灰)、腊茶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下疳疮。【用法用量】干掺疮上,如干掺不止,即以油调敷之。【摘录】《杨氏...
...调水道,下输膀肤。”故人服小便,入胃亦随脾之气上归于肺,下通水道,而入膀胱,乃循其旧路也。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凡人精气清者,为气浊者,为血浊之清者,为津液浊之浊者,为小便与血同类也,故味咸而走血,咸寒能伏虚热,使火不上炎,血不妄溢,是以能疗...
...滞下之病,尝见世方以赤白而分寒热,妄用兜涩燥剂止之。或言积滞,而用巴KT 丸药攻之;或指湿热,而与淡渗之剂利之;一偏之误,可不明辩乎。谨按原病式所论,赤白同于一理,反复陈喻,但不熟察耳。果肠胃积滞不行,法当辛苦寒凉药,推陈致新,荡涤而去,...
...下病上取指疾病的症状表现在下部,用针刺上部的穴位。 【下病上取】 《素问.五常政大论》,「病在下,取之上」。疾病的症状表现在下部,用针刺上部的穴位。例如:脱肛可刺头部的百会穴。疾病的症状表现在下部,用药物从上部治疗。例如:小便不利,由于...
...许叔微述·宋 重雕元刻伤寒百证歌发微论叙 卷上 论伤寒七十二证候 论桂枝汤用赤白芍药不同 论伤寒慎用圆子药 论桂枝麻黄青龙用药三证 论两感伤寒 论伤寒以真气为主 论治伤寒须根据次第 论仲景缓迟沉三脉 卷下 论表里虚实 论桂枝肉桂 论滑脉 ...
...其下者引而竭之指用通利二便的方法,使病邪从下而出。 【其下者引而竭之】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下,是指在下的病邪;引,指用通利二便的方法,使病邪从下而出。参见“下法”、“利湿”条。...
...则百姓不用。百姓不用,则天下不至。故曰:德侵则君危,论侵则有功者危,令侵则官危,刑侵则百姓危。而明君者,审禁淫侵者也。上无淫侵之论,则下无异幸之心矣。 为人君者,倍道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为人臣者,变故易常,而巧官以谄上,谓之腾。乱至则虐...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