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典故

...愁来坐似禅。”(姚合寄贾岛)俗味很浓,僧味也不淡。他正是在这双重性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贾岛因带着一肚皮牢骚出家,所以虽身在佛门,却未能忘却尘世的烦恼。他在洛阳为僧时,当局规定午后不得出寺。若换个出家人,不许出就不出。佛国无边,何处不可...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196.html

侯蒙铁事典故

...薛氏这首词牌名为临江仙的词作,其中最为警策也最为令人欣赏的,应该还是该词的结句: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令人歆羡不已的场景,即出现在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事实上,薛宝钗这警句却也并不是她的自创,...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822.html

米芾轶事典故

...曾共眠数日。他爱砚不仅仅是为了赏砚,而是不断地加以研究,他对各种砚台的产地、色泽、细润、工艺都作了论述,并著有砚史一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米芾拜石 米芾一生非常喜欢把玩异石砚台,有时到了痴迷之态。据梁溪漫志记载:他在安徽无为...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739.html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全诗赏析

...”。 王维以这首诗来借咏西施,以喻为人。西施咏取材于历史人物,借古讽今。诗人借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中仅她一人命运发生改变的经历,悲叹世态炎凉,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借“朝为...

http://wenxue360.com/mingju/mingju-579.html

毕沅轶事典故

...才子全靠慈母教 毕沅幼年就失去父亲,全靠母亲张藻培育成人。张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才女,不仅能诗,而且学问渊博,著有培远堂集。毕沅在她的调教下,6岁能读诗经离骚,10岁便通晓声韵,善作诗文。随后,张藻又亲自把毕沅送到苏州灵岩山,...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2079.html

左思典故:洛阳纸贵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然而,左思...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563.html

西施咏赏析_【古诗文大全】

...一生自穷苦”。 王维以这首诗来借咏西施,以喻为人。西施咏取材于历史人物,借古讽今。诗人借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中仅她一人命运发生改变的经历,悲叹世态炎凉,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1096.html

武元衡轶事典故

...朋友之情 武元衡与白居易早就有过二人以诗相唱和的经历。武元衡在西川时曾经游玩前任西川节度使韦令公的旧宅园,园中池边有一只很漂亮的孔雀,武元衡遂即兴作诗一首,名为孔雀,诗曰: 荀令昔居此,故巢留越禽。动摇金翠尾,飞舞碧梧阴。上客彻瑶瑟,...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2110.html

李时珍轶事典故

...所谓仙丹的成分,大多是有毒的物质,吃了不但不能长寿,反而会令人中毒死亡呢! 李时珍虽然坚决反对服食仙丹,却以科学的态度应用炼丹的方法。他亲自研制水银来医治疮疥等病,又利用炼金术烧制外用药物,他还把研究的数据记载在本草纲目里,对后世影响...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2086.html

曾国藩轶事典故

...曾国藩的观点。道光十六年,自京师“贷百金,南归过金陵,尽以购书”。归家后,“侵晨起读,中夜而休,泛览百家,足不出庭户几一年”。 “看书不可不知所择”,是他的另一观点。他最终所择者,于四书五经之外,就是史记汉书庄子及韩愈等人的文章。...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2898.html

共找到467,02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