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 ③血小板减少不明显,其活化及代谢产物不增加; ④D-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亢进多为阴性;⑤除FPA外,其他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标记物如TAT、F1 2及AT-Ⅲ等一般正常。...
...核白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氧物质及溶酶体酶等,导致周围血管损伤和坏死。另一方面,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还能激活血管内皮细胞,活化的内皮细胞表达髓过氧化物酶、蛋白酶-3等抗原,使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通过与其特异性抗原直接结合到内皮细胞上,经...
...(一)发病原因 FⅩ是由肝脏合成的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肝脏首先合成一条包括488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分子(包括由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FⅩ在凝血过程中被FⅨa/FⅧa或FⅦ TF激活。一经激活,FⅩa就与它的必需辅因子(FⅤa...
...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 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瘤(spindle cell hemangioendothelioma)1986年由Weiss和Enzinger首先报告。本病为一非肿瘤性、反应性血管增生伴发血管畸形和血栓形成后周期性血管再通。...
...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舍格伦综合征等,这些疾病的特点都有一定程度的血管炎病变。 有人发现TTP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中缺乏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使局部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小血管中血栓形成。研究证实,局部血小板激活...
...出现的自发激活。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大多数C1可被7倍于其克分子浓度的C1INH所结合,以防止C1由于构象改变而引起的自发激活。但C1同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结合,可使C1从C1INH的抑制作用中而获释。除上述作用外,C1INH还可抑制凝血因子Ⅻ...
...小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小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现象,以弥散性微血管内血栓形成,造成微循环障碍,致使多种组织与器官功能...
...: ①TNF激活多核白细胞而形成微血栓,血栓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出白介素和血小板激活因子,使血小板凝集,促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②被激活的多核白细胞释放大量氧自由基和多种蛋白酶。前者加重损害中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而增加血管内凝血,...
...碳水化合物支链,主要有GpⅡb/Ⅲa复合物和GMP140,这些糖蛋白在维持血小板正常形态及参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中起主要作用。GpⅡb/Ⅲa复合物和GMP140是血小板膜表面纤维蛋白原的受体,正常状态下,由于血小板未被激活,GpⅡb...
...凝血酶原时间小于25秒,提示凝血酶原消耗不佳,在给予凝血因子后,消耗不佳的凝血酶原时间得以纠正。 1.能被含有因子Ⅷ、Ⅸ、Ⅺ的血浆纠正者,提示缺乏因子Ⅷ,见于血友病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2.能被含有因子Ⅸ、Ⅺ、Ⅻ的血浆纠正者,提示缺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