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大观论》

...【原文】 尝谓首地而倒生,所以供人求者,其类下一。谷粟之于饥,丝枲之于寒①,虽庸人孺子皆知常须而日用,不以时岁之舒迫而可以兴废也。至若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间洁,韵高致静。则...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6070.html

葛根物质基础研究获新进展_【中医宝典】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主持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中药葛根总黄酮”原料药及其制剂葛酮通络胶囊,并于2006年7月取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批件和新药证书。鉴定委员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此项研究设计合理,制备工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418.html

葛根黄芩黄连汤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葛根半斤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炙)二两,而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二升,分温再服。【集注】柯琴曰:外热不除,是表不解,下痢不止,是里不解,病因则同。一以微弱之脉而心下痞硬,是脉不足而证有余:一以脉促而喘,反汗自出,是脉有...

http://qihuangzhishu.com/337/614.htm

葛根_《本草崇原》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气味甘辛平,无毒。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处处有之,江浙尤多,春生苗,延引藤蔓,其根大如手臂,外色紫黑,内色洁白,可作粉食,其花红紫,结实如黄豆荚,其仁如梅核,生嚼腥气。《本经》所谓葛谷者是也。)葛根延引藤蔓,则...

http://qihuangzhishu.com/705/145.htm

葛根_《本草经解》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气平.味甘辛.无毒.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根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辛无毒.得地金土之味.入足阳明经燥金胃.气味轻清.阳也.其主消渴者.葛根辛甘.升腾胃气.气上则津液生也.其主身大热者.葛根气平....

http://qihuangzhishu.com/741/56.htm

中医药疗发展期_药茶文化_【中医宝典】

...唐宋时期,疗在医药保健活动中崭露头角,引起了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及广大民众的重视和喜用,至明清时期疗之风盛行。 疗的内容、应用范围、制作方法等,不断有所发展。大量行之有效的疗方被一一推出。如至今仍在广泛习用的“午时茶”,“天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yaocha/a13801.html

的解释_下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種時下了種子,就不可移植,所以古代結婚必以為聘禮,取其不移的意思,稱為「下」。 明.許次紓.疏.考本:「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結昏必以為禮,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今人猶名其禮曰『下』。」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五十三...

http://hanwen360.com/c/6395.html

中医药疗成形期_药茶文化_【中医宝典】

...唐朝,由于茶学上的第一本经典著作一陆羽《经》的出现;本草类书籍中记载茶叶的《新修本草》(功敬等集体编著)以及提出“为万病之药”的陈藏器《本草拾遗》的出现,把疗的理论与实践推向高峰并逐渐成形。 其他医药著作中,亦多有疗资料,例如唐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yaocha/a13799.html

“感冒”≠“大众”_【中医宝典】

...□ 王金山 安徽省中医院 近日,感冒的人很多,于是,几家药店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纷纷煮些“感冒”供居民饮用,这既有效地防治流感,又方便了群众,是很好的社区中医药服务。但要提醒的是,感冒有好多种,年龄、体质也不一样,喝“感冒”要选择适合自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1115.html

葛根配升麻 透疹解毒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总要选用葛根、升麻两种药物。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用药后均可收到出疹快、退烧快、消散快、痊愈快的良好效果。 葛根性凉,气平,味甘,归脾、胃经,可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本草纲目》:“葛根,具清热,降火,排毒。”主治外感发热头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8723.html

共找到31,4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