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日本统治台湾时期所设之最高学府为台北帝国大学。该校开设之初,只设文政、理农两学部,至l936年始设立医学部,以台湾总督府台北医学专门学校校舍改充医学部之用。1936年1月7日,制定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规程,3月23日任命三田定则为该学部...
...”等一些内科疾病的记载,殷商时期已发明汤液药酒治疗疾病。周朝对医学进行分科,有了疾医、疡医、食医、兽医分工不同的医师,其中的疾医可谓最早的内科医师。...
...耕作的逐步推广,为各国建军扩军提供了物质条件,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都建立了自己的常备军,在春秋时代战争是由数量较少的军队来进行的,军事行动的范围较狭,战争的胜负主要靠车兵,在较短时间内就可决定胜负。到了战国时代,由于地主政权建立,武器的...
...南方少数民族医药在祖国传统医药学中的明确地位。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是壮医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壮医除了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广西各地方志中有记载外,尚开办有地方医药教育机构,出现了不少壮族医药家。 纵观古代壮医的发展,...
...男子。”本病案可属世上首例有记载的产科手法助产的病案。 明清时期中医学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推拿也日趋成熟。主要表现在小儿推拿有突破性进展,正骨推拿、保健推拿已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当时,编著出版了许多推拿医学书籍,最具代表性的《小儿推拿经...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的建立及巩固,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为各地区、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和风俗的融汇创造了条件,在客观上对医药文化的昌盛也多有裨益。一、岁时、人生礼仪与医药文化将春节叫年,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据《史记》、《神异经》和《...
...祖国医学的发展作了巨大的贡献,是现存所见到的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后人尊张仲景为“医圣”,称《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洵非过誉。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水陆交通的四通八达,南北内外的文化交流,促进了祖国医学的不断...
...,气温高,雨量足,湿度大,这种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就具有高温、高湿度的气候特点,而四季划分不明显。因此,傣族传统医药理论从千百年的实践生活中,根据傣族地区这种特殊的气候特点,把一年划分为三个季节,即冷季、热季、雨季。冷季为每年傣历的1月至4月...
...,徽、钦二帝被掠,北宋灭亡。滋宗九子康王赵构渡江移都于临安(今杭州),亦经九帝,至1279年为蒙古人所灭,史称南宋。两宋共计319年。 宋朝实行中央集权,赵匡胤即位初期,一方面用计谋令部下交出军权,由他统一掌握,另一方面着重文治,在国家职能...
...记载:“在皇帝陛下左右伺候和办理饮食的许多人,都必须用美丽的面纱或绸巾,遮住鼻子和嘴,防止他们呼出的气息,触及食物,”这种用来遮住口鼻以防传染的面纱或绸巾,实际上起到现代口罩的作用,可视为口罩的滥觞。 金元时期,李东垣、宋丹溪、忽思慧等医学家...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