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甚再加膏母宜。百合五味姜附汤(证附) 土湿水寒上热时,目中赤痛治休迟,法宜夏芍兼姜附,百合苓甘五味施。茯泽石膏汤(证附) 目珠黄赤势弥危,湿热熏蒸要速医,泽泻茯苓兼半夏,石膏甘草合山栀。桂枝丹皮首乌汤(证附) 目无赤痛不明时,只见昏花是血...
...不温,胃纳呆钝,口渴欲饮,二便如常。舌淡红润,脉沉细略数。综观此病,既非太阳中风证。亦非太阳少阴两感证,有似太阳病汗漏不止之桂枝加附子汤证。其实亦非。乃汗多伤阴,阴损及阳之芍药甘草附子汤证也。拟:白芍10g 附子10g 炙草10g一剂症减,...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细辛三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茯苓四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大黄 蟅虫 各三钱 桃仁 干漆 蝱虫 水蛭 蛴螬 杏仁 黄芩 芍药 地黄 各二钱 炙甘草 三钱 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或七丸,日三服。治虚劳赢瘦,腹满。不欲食,两目黯黑,肌肤甲错,内有干血,脉沉细而涩者。此治干血形质病之法也。人身中气...
...甘草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伤寒论》:芍药甘草汤【别名】戊己汤(《症因脉治》卷四)。【处方】芍药12克 甘草12克【药理作用】解痉、止痛、抗炎作用:安徽医学院《急腹症资料》1977:74,本方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力的抑制、镇静作用。...
...熟地黄,易用生地黄凉之。风感太阳卫分,发热有汗,本方合桂枝汤,以桂枝甘草解之,名桂枝四物汤。寒伤太阳荣分,发热无汗,本方合麻黄汤,以麻黄、杏仁、桂枝、甘草发之,名麻黄四物汤。邪传少阳半表半里,往来寒热,本方合小柴胡汤,以柴胡、黄芩、半夏、人参、...
...】白干葛 枳壳(炒)半夏(制)茯苓 生干地黄 杏仁各15克 黄芩 甘草各7.5克【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治酒痔。【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黑豆100粒,生姜5片,白梅1个,水煎服。【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三▼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
...降力甚大。麦冬得半夏,清润下行自无滋湿之过。又以粳米、参、草、红枣补中之药辅之,中气旋转,自无败中之过。麦冬半夏同用,下行之力甚速,如无中气之药,极伤中气。麦门冬汤证,其脉必中部虚少也。如伤寒论人参白虎汤,用石膏治伤寒燥渴。石膏大寒,远过...
...(方见脚气中)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暮蓣丸方 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穷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
... ▲ 返回目录《伤寒论》:栀子甘草豉汤【处方】栀子9克(劈)甘草6克(炙)香鼓4克(绵裹)【功能主治】治栀子豉汤证,兼见少气者。【用法用量】以水400毫升,先煮栀子甘草,取200毫升,纳豉,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