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纪元。基督教国家用以计算年代的纪元,以基督诞生为元年(相当于我国西汉平帝元始元年),相当于罗马历的754年;基督诞生由最早使用这个纪元的迪政尼修斯·艾克希古斯(约在540年)定为罗马历753年12月25日,现已成为国际通用的纪年法 ...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针对该菌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和社会接触传播,感染洋葱假单胞菌的病人应和未感染的病人隔离,并限制其社会活动,但后者往往遭到病人反对,且有争议;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后应洗手,以减少交叉感染机会;杜绝共同使用雾化吸入器,避免交叉感染,并每天将雾化吸入器...
...预防以积极治疗原发肿瘤为主。 预后 长期生存的肺转移瘤切除术后患者通常肺结节数量少,肿瘤倍增时间长及有较长的无瘤生存期。不同恶性肿瘤的肺转移瘤表现各异,患者生存时间也不相同。 其他可能的预后因素,有转移瘤个数、转移瘤直径、转移瘤的部位(单...
...公元前473年(周元王三年)十有一月越灭吴。范蠡二十三年报越,携西施入齐;越杀大夫种。此年范蠡53岁,西施28岁。 年岁是可以推算出来的,问题不大,可参见我的《老子与范蠡》一书。 有可能争议的是,西施有没有与范蠡一起走。我的看法是,范蠡...
...影响,也随之带来了许多争议。关于“关前一分”究竟在什么部位的争议,这里就不详加分析了。此法的要点,可以认为是左右对比法,以左主诊候外感,右主诊候内伤。如李东垣日:“外感风寒皆有余之证,是从前客邪来也,其病必见于左手,左手主表,内伤饮食及劳役不...
...MHC最初是在研究排斥反应的过程中发现的。MHC分子作为代表个体特异性的主要组织抗原,在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自从60年代发现了Ir基因,70年代发现了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间相互作用的MHC限制性后,对MHC的生物学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眉弓疼痛是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症状。细菌性角膜炎(bacterial keratitis)是20世纪60年代最主要的感染性角膜疾病,70年代以后病毒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迅速增多,但细菌性角膜炎仍是当前发病率和致盲率最高的...
...这一阶段是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以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开创了分子遗传学基本理论建立和发展的黄金。DNA双螺旋发现的最深刻意义在于:确立了核酸作为信息分子的结构基础;...
...抗原成分,通过检测这种抗原成分或用这种抗原成分诱导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可以达到诊断和治疗肿瘤的目的,但这方面研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直到50年代,由于发现肿瘤特异移植抗原以及机体免疫反应具有抗肿瘤作用,免疫学在肿瘤的诊断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