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间复生一舌,亦剪之。又于真舌两边各去一指许,却涂以药而愈。(《辍耕录》。)宋度宗欲赏花,一夜忽舌肿满口,蔡御医用蒲黄、干姜末等分,干掺而愈。盖舌乃心之外候,而手厥阴相火,乃心之臣使。蒲黄活血凉血,得干姜,是阴阳相济也。(芝隐方本《本草纲目...
...,多为一息六一八至。小儿脉象一般只诊浮沉、迟数、强弱、缓紧,以辨别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数为热,迟为寒;浮数为阳,沉迟为阴;强弱可测虚实,缓紧可测邪正;沉滑为食积,浮滑为风痰;紧主寒,缓主湿,大小不齐多食滞。...
...蒙医学中的闻诊与中医学的不同,它专指听声音的变化来认识疾病,而把嗅气味诊病叫做嗅诊。 听的内容包括听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呃逆、嗳气等声音变化。根据蒙医的理论,发声主要依赖赫依的活动,经过肺、气管、喉、舌、齿、唇、鼻等器官的作用而产生。...
...4.5g/dl。此乃血虚之征;而又有心烦急躁、夜寐不安、口渴咽干等症,应为血分郁热之象。血虚当补,血热当清,应以何为主?老师治病非常强调详诊细参,脉、舌、色、症综合分析,并以舌与脉更为见长,常谓:“虚实之辨,馓细在舌脉”。此患者舌红起刺,脉滑...
...4.5g/dl。此乃血虚之征;而又有心烦急躁、夜寐不安、口渴咽干等症,应为血分郁热之象。血虚当补,血热当清,应以何为主?老师治病非常强调详诊细参,脉、舌、色、症综合分析,并以舌与脉更为见长,常谓:“虚实之辨,馓细在舌脉”。此患者舌红起刺,脉滑...
...五行推之.其余望法.有可比例者.宜察其病.辨其证.而合参之也.若夫耳形之诊.当以浓而大者为形盛.薄而小者为形亏.肿起者.邪气实.消减者.正气虚.润泽则吉.枯槁则凶.合之于色.亦可辨其寒热虚实焉.他如下消则耳叶焦干.肠痈则耳叶甲错.肾前病.耳则...
...或问医以声色之辨.为神圣妙用.而审切反居其次.何也.答曰.夫色者神之华.声者气之发.神气为生阳之征验.在诊察之际.不待问而阴阳虚实之机.先见于耳目间矣.予于伤寒绪论.言之颇详.姑以大略陈之.色贵明润.不欲沉夭.凡暴感客邪之色.不妨昏浊壅滞...
...诊小儿脉,与成人有所不同,因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分寸关尺三部。此外,小儿临诊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脉气亦乱,故难于掌握,后世医家多以一指总候三部。操作方法是医生用左手握小儿手,再用右手大拇指按小儿掌后高骨脉上,分三部以定息数。对四岁以上的...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诊法通论 诊虚实法、诊寒热法(俱入治法) 诊病传变(诊病将死期入诊生死条) 诊病愈剧 诊生死 诸脉诊病杂法 诊一岁病证相同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治法通论 倒仓法 药性不同 制方大法 随症用药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治虚实...
...病斯见焉.彼谓诸见血皆热证者.是知其属火.而不知其类水.知其太过.而不知其不及也.析而论之.则出于九窍.曰九窍出血.出于小便曰尿血.曰血淋.出于大便.曰肠风.曰血痔.从鼻出曰鼻衄.从舌出曰舌衄.从齿龈出曰齿衄.从汗孔出曰肌衄.因呕而出曰呕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