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伤寒歌诀》),未见行世。石㈠(shí,音时)①指石针。《素问·五脏生成篇》:“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②用石针砭刺。《素问·腹中论》:“灸之则喑,石之则狂。”③坚实。《灵枢·天年》:“其肉不实,数中风寒。”④脉象的一种。即石脉。《...
...阴死。 阴阳反他,治在权衡相夺,奇恒事也,揆度事也。 搏脉痹躄,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 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行所不胜曰逆胜,逆则死。行所胜曰从,从则活。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可复数,论要毕矣。 ...
...神往来者谓之魂。”杨上善注:“魂者,神之别灵也。”汪昂注:“魂属阳肝藏魂,人之知觉属焉。”《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魂门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布有第七、八胸神经...
...周边的白色肌肉。王冰:“谓唇四际之白色肉也。”《素问·六节脏象论》:“脾、胃……其华在唇四白。”唇缩证名。口唇内缩之证。由脾经寒盛所致。《证治汇补·口唇章》:“唇属于脾,经合于胃,脾胃受邪则唇为之病,风胜则动,寒胜则缩。”治宜温中祛寒,用...
...新谷气入于胃,与故寒气相争,故曰哕。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又如《难经》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标指《灵枢·本输》之大略,世或以为流注。谨按《灵枢经》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气者,正气也。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者,流注也。...
...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 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 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 脾疟者...
...此篇与下编《刺齐论》,全元起本原为一篇,王冰分而为二。统论刺法之浅深,戒以过深致害,针家不可不知。黄帝问曰∶愿闻刺要。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九第五。黄帝问岐伯曰:有病口苦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胆瘅。[平按:“病”下,《素问》、《甲乙》有“口苦取阳陵泉”六字,《素问》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及《太素》无‘...
...明·官橓撰,李时中增补。刊于1585年。卷上为痘病诊治,凡92论;卷下为女人出痘、麻疹证治及痘疹治疗方剂。全书有论有方,简明扼要。现存初刻本等多种明刻本等。《保赤汇编》医学丛书。清·朱之榛辑。刊于1879年。包括《锡麟宝训》、《达生篇》、《...
...津液相搏,则生疮,恒湿烂有汁,世谓之肥疮,亦名燕口疮。”治宜清热、除湿、泻火。可选用三黄凉膈散等加减。参见燕口疮条。口庭即口腔。口甜病证名。又名口甘。口中自觉有甜味。多属脾胃湿热。可见于平素嗜食甘肥厚味的消渴病人。《素问·奇病论》:“夫五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