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尺度不同,对问题的认识深度不同_【中医宝典】

...阳明燥火气太盛了。 三七先生认识很高明,确实按堪舆学来说,一天十二时辰,五天为一候,一年七十二候,候为一节气,一年二十四节气,除了60年一甲子、五运六气外,还有按180年30年一运,360年60年一运,邵康节几万年来计算,或佛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49.html

明辨外感内伤 拓展经方应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小青龙汤;如只考虑温化寒饮,恢复肺气宣降,可选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 用六经辨证 咳嗽日久,晚上较甚,脉象沉而不浮,病变不当在三阳,应在三阴。在阴病中,既没有典型的“腹满”、“自利”太阴病,也没有“但欲寐”少阴病,更没有“厥热胜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669.html

诊断学原理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判断出其病的本质呢?其原理就在于“从外知内”《灵枢·论疾诊尺》,亦即“司外揣内”《灵枢·外揣》。“视其外应,测知其内”,“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这是前人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我国先秦的科学家很早就发现,许多事物的表里之间都存在着相应...

http://qihuangzhishu.com/92/4.htm

脉象仪_中医文化中医研究_【中医宝典】

...综合电“把脉”是中医里很重要的一种诊断方式,不过西方科学一直很难理解,为什么透过观察脉搏跳动,就可以知道人生了什么病;北京军区总医院有一名行医长达40年的中医生,花了几年时间研究把脉的原理,发明出一种“脉象仪”,用机器来完成把脉的功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102.html

明清以来对脉辨病机研究的进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只当责之于尺寸,若关中见短,是上不通寸为阳绝,下不通尺为阴绝矣。可知关部从无见短理。昔人有以六部分隶而言者李士材辈是,殊失短脉义。”都属于脉辨病机的性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7.html

中医药有理由卓然昂首于世界医学林_【中医宝典】

...科学偏重综合整体,着意功能虚体,目的在于尽物性,共存共荣。 “体”科学与“象”科学的学术地位 如上所述,世界有空间和时间两大方面,空间方面显示为“体”,时间方面显示为“象”。“体”指形体、形质;“象”指事物自然运变的动态表现,即变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50.html

《玉函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脉学著作。又名《广成先生玉函经》。一作1卷。原题唐·杜光庭撰或认为是托名著作。本书论述脉理,编为“生死歌诀”上、中、下篇。重点阐析脉证关系以及脉象的生理、病理情况。后世的流通本,一般认为是宋·崔嘉彦引述古典医籍结合个人见解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822.htm

《玉函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脉学著作。又名《广成先生玉函经》。一作1卷。原题唐·杜光庭撰或认为是托名著作。本书论述脉理,编为“生死歌诀”上、中、下篇。重点阐析脉证关系以及脉象的生理、病理情况。后世的流通本,一般认为是宋·崔嘉彦引述古典医籍结合个人见解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857.htm

认识中医的今昔与未来_【中医宝典】

...》三十卷,认为“中医包括西医理说;中药、西药,不应互相抵牾,而应相济为用”。此后,随着西方医学遍及国内,国人学西医者亦日益增多。于是中医、西医舆论、学术上俨然鸿沟对峙。如:余岩,1916年从日本学医回国,撰写《灵素商兑》商兑,商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461.html

卫生部、国家民委关于继承、发扬民族医药学的意见全文_【中医宝典】

...影响太深,民族医药工作方面“欠帐”太多,目前仍面临许多困难,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充分看到少数民族群众千百年来一直依靠民族医防治疾病的历史作用,对民族医的学术价值认识不足,以为有了中西医就不必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93.html

共找到570,4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