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护肝要“粥”到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春为肝气当令,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酸味入肝,会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会伤害脾胃之气,导致肝脾不和。故春天宜少食酸性食物,适当多食甘味食物。 我国民间素有食粥的习俗,营养学家认为,在米粥中加入一些补品或药物,既可食用又...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900.html

七情_【中医宝典】

...脏腑气机,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和,阴阳失调;②不同的情志变化,所影响的脏腑也不同。但是由于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情志所伤亦可相互影响;③情志致病与个人生活环境、性格有关,表现、反应各不相同。因此,临床症状颇为复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51.html

经前头痛的辨证治疗_妇科月经疾病_【中医宝典】

...烦躁易怒,眼差,舌红苔黄,脉弦或滑。肝为风木之脏,巅顶之上惟风可到,若情志不和、怒郁伤肝,郁而化火,血热上壅,络脉郁阻则发为头痛。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方用柴胡舒肝散加减,方中柴胡、白芍、陈皮、香附、枳壳柔肝,疏肝,理气止痛,川芎为血中气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fuke-2/b8681.html

中医词典拼音G:第一篇_《中医词典》e~f~g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条。肝疟病证名。疟疾的一种。疟疾而见面青、太息,其状若死。《素问·刺疟篇》:“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治用四逆汤等。参见五脏疟条。肝脾不调病证名。指肝气不和引起脾失健运,肝脾功能失调的病证。肝气过盛,横逆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2/168-3-1.html

胃寒痛_《凌临灵方》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牛(左,年廿六,上兴桥) 寒湿气滞,肝胃不和,胃脘当心而痛,痛甚欲呕,脉右弦缓,治拟泄木和中。生米仁 宣木爪 东白芍(桂枝三分,拌炒) 赤苓 缩砂仁或用阳春砂仁 广藿香(左金丸三分,拌) 新会皮 延胡索 小青皮 制香附 法半夏 瓦楞子 焦...

http://qihuangzhishu.com/268/114.htm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分四型辨治_中药偏方秘方_【中医宝典】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胃脘部不适,泛吐清水,或时有微痛,食欲不振,嗳气腹胀,或恶心欲吐,晨起口苦等。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忧思郁怒,肝气犯胃,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之气所致。本病属于中医的“嗳气”、“纳呆”、“胃脘痛”范畴...

http://zhongyibaodian.com/pianfang-mifang/a12698.html

胃寒痛_《凌临灵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牛(左,年廿六,上兴桥) 寒湿气滞,肝胃不和,胃脘当心而痛,痛甚欲呕,脉右弦缓,治拟泄木和中。生米仁 宣木爪 东白芍(桂枝三分,拌炒) 赤苓 缩砂仁或用阳春砂仁 广藿香(左金丸三分,拌) 新会皮 延胡索 小青皮 制香附 法半夏 瓦楞子 焦...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glinlingfang5574/268-114-0.html

和解法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_【中医宝典】

...,主运化,血之运行上下赖于脾气之升降,脾之生化气血依于肝气之疏泄,两脏相互依赖,木具疏土之职,土有培木之德。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一是饮食不节,酗酒过度或过食肥甘,或因肝炎病后调摄失当,使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蕴成湿热,熏蒸肝胆;二是情志失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0609.html

白芍(图)_中医药书籍汇集【中药材大全】

...与桂枝同用,能协调营卫,用以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自汗而恶风;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药同用,可敛阴潜阳,用治阴虚阳浮所致的自汗、盗汗等症。2.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胁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挛疼痛等症。白芍功能养血而柔肝,缓急而止痛,故可用于肝气不和...

http://zhongyaocai360.com/zhongyao/baishao.html

保健类药茶之益心安神茶(五)_药茶养生_【中医宝典】

...350ml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疏肝行气止痛。 用途:肝气不和,胁肋刺痛如击如裂者。 9、青玄茶 原料:青皮5g、玄胡索3g、大枣2枚、甘草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约350ml,冲泡甘草、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

http://zhongyibaodian.com/yaocha/a13852.html

共找到14,81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