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从第十七章的道的层面而相关于中国历史哲学的演变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思想的特殊之处。老子的历史哲学与儒家的观念,乃至一般社会人生的态度,另成一格,大异其趣。从前面所说的...
...现代学术界,研究《老子》的趋向,归纳起来,大概可分为三个路线: 第一类:纯粹走哲学思想的研究路线。作这方向研究的人,各有各的心得,各有自己的见解。乃至有人以西方哲学来批评《老子》,或者以西方文化来与《老子》比较。这是学术性的一类。 第二类...
...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此类皆远胜他本,聊举一二,以见古石刻之可贵也。武亿曰:分老子道经卷上,德经卷下,亦与古本相彷。 后陆放翁题跋云:“晁以道谓王辅嗣老子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犹近于古。’今此本已久离析。”然则宋已失辅...
...话虽这样说,可是后世一般修炼玄宗的神仙丹道派的人们,却把老子的“谷神”之说改头换面,拉到道教的《黄庭内景经》里面,配合上古医学的《黄帝内经》等原理,把人身的头脑、心脏、小腹等体内的机能,各个派了一个守护的神人,配合天地日月时间空间方位等...
...太上老君与李老子-出自《老子他说》 现在再循历史时代回溯上去。例如最著名的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景帝父子相继,为汉朝鼎盛的尖峰时期;唐朝的“贞观之治”,乃至于唐玄宗——白居易《长恨歌》中所描写的夜半与杨贵妃窃窃私语,发誓“在天愿作...
...无为而无不为 前面所提,老子的无为,是顺应自然而行,减少一切人为的一己私欲,但他仍然重视“为”的功夫,是“辅万物之自然”的不敢为,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无以为,最后,藉此以完成其“无不为”的境界。因此,“无为”只是老子的一种手段,其...
...老子提倡对人要宽和慈柔,不要争胜好强,与自由主义的博爱宽容思想有相似之处。他提出诚信友爱准则:“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他提出待人要“兼而不刺”(58章),亦即待人宽厚、不伤害别人。末章说:“和大...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