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经·第三十章评析

...在道德经的这一章和下一章里老子都讲到用兵问题。但必须重申,道德经主要是一部哲学著作而不是兵书,论兵是从哲学的角度,而不是军事学的角度。讲到许多哲学问题时,也涉及到军事,因为哲学与军事虽非属于同一学科,但有许多内在相通之处。着重...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2.html

第四十六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罗振玉曰:“粪”,敦煌本作“○”,乃“粪”之别构。 谦之案:碑本同。又罗卷“戎”误作“我”,罗失校。“粪”,傅本作“播”。毕沅曰:“‘粪’‘播’古字通用。”玉篇:“播,种也。”疑老子此处或有...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2.html

老子·德经·第三十八章评析

...道德经一方面是谈“道”,一方面是论“德”。老子认为“上德”是完全合乎“道”的精神。二十一章曾写道:“孔德之客,唯道是从”;二十八章:“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0.html

出关原文-出自故事新编_【鲁迅全集】

...所有这里的藏书,都看过了罢?” “都看过了。不过……”孔子很有些焦躁模样,这是从来所没有的。“我研究春秋六经,自以为很长久了,够熟透了。去拜见了七十二位主子,谁也不采用。人可真是难得明白呵。还是...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82.html

第三十六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马叙伦曰:韩非喻老篇引无“废之”两句。“夺”,范及韩非喻老篇引并作“取”,林上篇引周书亦作“取”。各本及后汉书桓谭传引“将欲夺之”四句,同此。 蒋锡昌曰:史记管晏列传云:“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索隐:“老子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2.html

老子·道经·第二十三章评析

...在这一章里,老子得道的圣人(统治者)要行“不言之教”。,只要相信道,照着做,就自然会得到道。反之,就不可能得到道。在本章里老子举自然界的例子,说明狂风暴雨不能整天刮个不停、下个没完。天地掀起的暴风骤雨都不能够长久,更何况人滥施苛政、...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5.html

第五十五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也。王氏据误本作注,不能订正,遂使老子原文不可复见,惜之。 易顺鼎曰:按释文云:“河上本一作脧。”又引文:“脧,赤子阴也。”文无“脧”字,据此则唐本有之。玉篇亦云“脧,赤子阴也”,即本文之义。是文本收“朘”字,盖即出于老子。“朘”“...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1.html

第十二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卜居:长、明、通协音……此东、阳通也(文声类下篇阳类)。章炳麟曰:阳部转东者,如老子以盲、爽、狂、与“聋”为韵(国故论衡小学略记)。 右景龙碑本四十九字,敦煌本与河上、王、傅、范本均同。河上题“检欲第十二”,王本题“十二章”,范本题“五...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8.html

老子·道经·第十二章评析

...老子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新旧制度相交替、社会动荡不安之际,奴隶主贵族生活日趋腐朽糜烂。目击了上层社会的生活状况,因而认为社会的正常生活应当是为“腹”不为“目”,务内而不逐外,但求安饱,不求纵情声色之娱。在此,老子所反对的奴隶主贵族的腐朽...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3.html

卷六十三 老子韓非列傳第三_史记三家注

...見五色珠,大如彈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張君相云:「老子者是號,非名。老,考也。子,孳也。考教眾理,達成聖孳,乃孳生萬理,善化濟物無遺也。」 〔二〕集解地理志曰苦縣屬陳國。索隱按:地理志苦縣屬陳國者,誤也。苦縣本屬陳,春秋時楚滅陳,而...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7145.html

共找到890,55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