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虚实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寒热,取经络虚实也。平按:《素问》、《甲乙》“脉”下有“口”字。《素问》“顺”作“从”。问曰:经虚络满何如?答曰: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寒涩,此春夏则死,秋冬则生。满,盛也。经虚络盛,春夏诊得尺之皮肤热盛,寸口得急脉,为逆,故死。秋冬得尺热...

http://qihuangzhishu.com/106/199.htm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译文

...眠症如何治疗呢? 伯高说:补其阴气不足,泻其阳气有余,调和其虚实偏差,以使卫气行于阴分道路通畅而去除其邪气,再饮以半夏汤一剂,待阴阳之气已通,则睡意立时而至。 黄帝说:讲得好。这就是所谓决而泄之,排除壅塞,从而经络大通,阴阳得以和调...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939.html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译文

...眠症如何治疗呢? 伯高说:补其阴气不足,泻其阳气有余,调和其虚实偏差,以使卫气行于阴分道路通畅而去除其邪气,再饮以半夏汤一剂,待阴阳之气已通,则睡意立时而至。 黄帝说:讲得好。这就是所谓决而泄之,排除壅塞,从而经络大通,阴阳得以和调...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939.html

眼与经络关系_【中医宝典】

...眼与经络关系 《灵枢·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经脉运行全身气血,在人体起着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作用。《灵枢·口问》说:“目者,宗脉之所聚也”。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169.html

阴阳之变解释_阴阳之变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早晚和季节变化 weather changes 审堂下之阴,而知…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http://hanwen360.com/c/353787.html

阴阳范畴特性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具体事物和现象中凝炼为反映事物共同、本质属性,具有更一般意义抽象概念,因而阴和阳不再特指某一具体、个别事物或现象,其本身已无实物可指。正如《灵枢 ·阴阳系日月》所说:“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阴阳被用以标示事物或现象某些相对属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62.html

经络疏通健康_【中医宝典】

...中医理论,经络不通是诸病起源,它使得人体各种技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现代临床实验研究证实:只要在经脉线上进行适当刺激,就可以疏通经络,保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当经络功能失调,只要在相应经穴上进行适当刺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824.html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译文及注释

...亦先觉者,是贤乎?”《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玉篇·辵部》:“逆,不从也。”这里用为不顺从之意。...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1085.html

阴阳含义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某些事物、现象及其属性对立双方概括。 张介宾《类经 ·阴阳类》对阴阳含义有一高度概括:“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一分为二可谓高度概括、抽象,揭示了阴阳最一般规定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60.html

经络调治疾病原理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反映疾病信息途径。 四是调节机能平衡:当人体发生疾病时,便会出现气血不和及阴阳偏盛偏衰病理状态。用针灸、推拿、气功等治疗方法,在相关穴位上施以一定刺激量,即可激发和增强经络自动调节和控制机能,纠正气血阴阳失调状态。 经络病变类型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76.html

共找到908,34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