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当汤证其一余尝诊一周姓少女,住小南门,年约十八九,经事三月未行,面色萎黄,少腹微胀,证似干血劳初起。因嘱其吞服大黄庶虫丸,每服三钱,日三次,尽月可愈。自是之后,遂不复来,意其差矣。越三月,忽一中年妇人扶一女子来请医。顾视此女,面颊以下几...
...,属表寒里热证,治宜表里双解,祛邪外出。拟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2g 黄芩10g 半夏15g 党参10g 枳实10g 白芍15g 川军10g 甘草6g 一剂二诊:药后泄泻一次,脐周压痛消失。午后仍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心烦思冷,皆一派太阳表实...
...实证。以上仅略举数例,而临证之际,疑似之证未可胜道。故李士材喟然感叹曰:“诸凡疑似之症,不可更仆数。”而林珮琴于《类证治裁》自序中亦曰:“司命之难也在识证,识证之难也在辨证,”“且于一症,错综疑似。”因而抉别真伪、辨析疑似又为辨证不可缺之重大...
...弦滑。证候分析:受冷则腹痛泄泻为肠寒之证,然口苦思饮,舌红苔黄则属胃热之象。由此观之,当系上热下寒,中脘痞塞之证,故屡投温药不效也,宜寒热并用,苦辛同施。拟黄连汤原方:黄连4.5g 党参15g 肉桂6g 干姜6g 半夏10g 炙草4.5g ...
...皂荚丸证其一《要略》曰:“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按射干麻黄汤证但云咳而上气,是不咳之时,其气未必上冲也。若夫本证之咳逆上气,则喘息而不可止矣。病者必背拥叠被六七层,始能垂头稍稍得睡。倘叠被较少,则终夜呛咳,所吐之...
...□ 李广文 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 我的拙著《重症肌无力中医实践录》于2010年1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问世后,有很多关注者,他们中不乏同道、患者、教师、记者、官员······除了诊治疾病、切磋医术、交流体会、感悟人生外,最集中的...
...窥见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诊疗特色、疗效评价诸多方面,为继承研究、科研立题提供基础。个人的做法是口述病案,诸生笔录,电脑存档,相机点拨。一是提出要领,画龙点睛,二是提出问题,促其思考,三是提出难点,启发破解,四是提询论据,温故知新。 点滴积累...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法则和经方,因其法度谨严、方药精当、疗效肯定而被历代医家公认为中医学的精华和典范。辨方证就是辨六经之证,从而准确选用某方的指征和证据。活用经方的首要条件就是会辨方证,临床疗效的...
...吴深涛认为在辨证论治而途劳无功之时,可循方证对应之捷径,“有是证,用是方”,常可出奇制胜而效如浮鼓。同时吴深涛告诫,方证对应不是生搬硬套,形而上学地去理解,机械地套用,必当适得其反。临证遣方用药,如能辨证论治与方证对应相结合,则疑难杂症亦可...
...葛根黄连黄芩汤证其一(附列门人治验)李(孩) 疹发未畅,下利而臭,日行二十余次,舌质绛,而苔白腐,唇干,目赤,脉数,寐不安,宜葛根芩连汤加味。粉葛根(六钱) 细川连(一钱) 淮山药(五钱) 生甘草(三钱) 淡黄芩(二钱) 天花粉(六钱)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