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2受体含量较低,其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增高,通过检查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量的变化可为某些疾病的诊断、病情鉴别及预后提供依据。 (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与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病人的脑组织中发现有具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细胞。...
...左旋咪唑(levomisole)原为一种驱虫药,70年代发现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其作用方式是刺激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T细胞产生IL-2等细胞因子,增强NK细胞的活性等。左旋咪唑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机体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对正常的机体作用不...
...LC可以游走、穿越其基底膜。皮肤移植时,移植物中大部分原有的LC可迅速被宿主LC所替换,只有一小部分LC能存在很久。LC在超威结构上的特征性表现为Birbeck颗粒,亦称郎格罕颗粒。其断面呈网球拍状。LC内无张力细丝及黑色素小体。LC也无...
...Fab与病毒结合,经补体或Fc受体使HIV植入细胞内。(5)表型混合(phenotypicmixing):经HIV和鼠逆转录病毒共感染的细胞能形成假病毒子(pseudotypevirion),在其包膜内有HIV基因组。能与HIV形成表型混合的...
...5.3.4.1)早在1963年就在肝和胰腺组织中发现此酶,其功能之一是催化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二硫键形成,具有较宽的底物特异性。PDI在新鲜制备的鼠肝微粒体中未能检测其活性,但破膜后,可检测到二硫键异构酶活性。PDI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据报道他...
...表现为具有摄取、处理加工、存贮和呈递抗原的作用。它活化后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其合成和分泌的IL-1有促进T和B细胞的活化作用。因此,不能认为Mφ只是机械的将抗原决定簇呈递给淋巴细胞,它还具有调节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抗原性物质进入体内后,必须...
...是通过的一个多肽分子上SH-2结构域与另一分子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直接相互作用而完成的,并通过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而得到调控。胞浆内信号蛋白分子中SH-2作为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结构可以同具有PTK活性的细胞因子受体或PTK相关分子...
...细胞,引起胃酸分泌。组胺受体有H1、H2、H3亚型。各亚型受体功能见表29-1。组胺的临床应用已逐渐减少,但其受体阻断药在临床上却有重大价值。表29-1 组胺受体分布及效应表受体类型所在组织效 应阻断药H1支气管,胃肠,子宫等平滑肌皮肤血管...
...白细胞介素产生部位的组织。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可释放白细胞介素-2使之与高亲和力可溶性白细胞介素-受体结合,从而起到正反免疫调节作用。 正常人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含量较低,其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增高,通过检查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脂类在血液中以脂蛋白形式进行运送,并可与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受体相结合,被摄取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迄今为止报道的受体已有很多种,研究最详尽的是LDL受体,其次是清道夫受体,再就是VLDL受体。这三种受体的氨基酸序列、构象及与配体的结合部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