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有时为了预防某种传染病的传播,常常对已接触或可能接触传染源的易感染者进行药物预防。例如,用喹啉一伯喹合剂预防疟疾等。 那么,性病接触者是否需要用药物预防呢?一般来说,除非证据确实,最好暂不用药物作预防性治疗。否则可造成诊断不明确...
...1.流行期间做好宣传工作,注意搞好个人环境卫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隔离。注射流脑菌苗,也可药物预防。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
...库邦戈省又报告发现69例病人,其中7例死亡。截至目前,安哥拉共报告流脑病人193例,其中24例死亡。 为防止流脑传入我国,保障前往上述疫区人员的健康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要求来自上述疫区的旅客,如有发烧、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皮肤...
...清热解毒,开窍息风。 [适应证]流脑头痛、呕吐、昏迷者。 [用法用量]10~15岁5~10克,5~9岁 2.5~5克,2~4岁2.5克。每日两次,姜汤冲服。 2.施今墨经验方 [药物组成]龙胆草2.5克,白僵蚕5克,酒地龙5克,干蝎尾3克,全蜈蚣...
...脑血管病后遗症的药物治疗,其目的是帮助包括肢体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智力减退等在内的后遗症的恢复,是康复治疗的一种手段。除了有关改善大脑代谢药物、活血化淤中草药以外,根据病情程度尚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如维生素类药物,可能有利于肌肉和神经功能...
...得过乙型脑炎还有可能再得。因为乙型脑炎与流脑是由两种不同病原引起的,它们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疾病。得过乙型脑炎后,人体中有抗乙型脑炎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并且在体内能保留较长的时间。人体中有这种抗乙型脑炎病毒的...
...在流行季节,遇到患者迅速出现出血性皮疹时应警惕流脑。安徽省巢湖人民医院曾报道(1989年)1例患儿,4个月,皮肤粘膜发现出血点4小时,不发热、白细胞不增多。开始考虑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瘤。但2小时后发热、嗜睡、出血点及淤斑增多,并出现,从...
...急性发作,如巴比妥、利眠宁、眠尔通、磺胺类药、苯妥英钠、灰黄霉素、雌激素等。药物诱发本病发作的机理未明。有人认为,这些药物可以加速δ氨基γ酮戊酸(ALA)合成酶的合成。ALA增多因而生成的胆色素原(尿和粪卟啉前体物)也增多。预防本病发作的...
...解热止痛药 其中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类发病最多,如阿司匹林、索米痛片、安乃近。 2.磺胺类药 以SMZco引起的居多。 3.抗生素 以青霉素引起的最多,特别是氨苄西林。 4.镇静安眠及抗癫痫类 如巴比妥、苯妥英钠。 其他药物如呋喃唑酮(痢特灵...
...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发病年龄大多数在15岁以下,其中以1岁以下的婴儿发病率最高。年龄越小,病情越重。该病全年均有散发病人,但一般从2月份开始上长,3、4月达最高峰。据统计,春季发病率约占全年总病例80%,流脑的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