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郄穴。位于前臂伸侧,腕后1寸,以掌向胸时,当尺骨茎突桡侧缘上方之骨缝中。另说“阳谷后一寸五分”(《循经考穴编》广注):“去阳谷一寸二分,行向外”(《针灸集成》)。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尺神经...
...《针灸资生经》分部穴图 现收藏于北京图书馆藏。 作者:宋·王执中 年代:1180~1195年 版本:元天历广勤书堂刊本 收藏单位:北京图书馆藏...
...①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中郄、太阴。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郄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及大隐静脉。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少腹痛,遗精,泄痢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
...小儿健康最大的烈性传染病。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最早对它的典型症状和流行作了描述,防治天花从此成为医家的重要课题。新生儿破伤风至晋代,医家发现该病与断脐不洁,感染“风”毒有关,提出使该病概念更为明确的病名“小儿脐风”。晋代皇甫谧《黄帝甲乙...
...第四肋间神经和胸腹壁静脉,胸外动、静脉分支。主治心烦胸满,胁肋疼痛,瘰疬,腋下肿痛等。斜刺0.3-0.5寸。禁深刺。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②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承浆。见该条。...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外枢。属足少阳胆经。是少阳、带脉之会。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一说“对章门直下七寸”(《针灸集成》)。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和旋髂浅、深动、静脉。主治少腹痛,腰胯痛,疝气,带下,及子宫脱垂,...
...针灸学著作。四卷。清·吴之英撰。刊于1920年。本书收载各经脉(正经、奇经)的图像、腧穴,《内经》有关经脉的原文及考证。在腧穴考证方面,作者以《内经》、《难经》、《甲乙经》等书为根据,对历来经络文献中的俞穴名称和排列次序重予调整,其主张多...
...针灸学著作。四卷。清·吴之英撰。刊于1920年。本书收载各经脉(正经、奇经)的图像、腧穴,《内经》有关经脉的原文及考证。在腧穴考证方面,作者以《内经》、《难经》、《甲乙经》等书为根据,对历来经络文献中的俞穴名称和排列次序重予调整,其主张多...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腹部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另说大横上2寸(《备急千金要方》);大横上3.5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大横上4寸(《针灸集成》);腹正中线旁开4寸(《针方穴集》):旁开4.5寸(《针灸...
...髭须不生焉。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上,以下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冲脉者,起于气冲,并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其言冲脉与《九卷》异)。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督脉为病,脊强反折(亦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