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痧胀玉衡》。症见小儿发热面赤,手足抽搐,两目上视,痰喘不已。诊其六脉俱伏,反无热象。治以疏风而热不除,豁痰而痰不消,定惊而惊益甚者,属痧胀。视其腿弯、胁弯有痧筋,用消毒三棱针刺之,紫黑毒血流出自愈。...
...问:很多人刮痧后,医生都说有“痧症”?那么,痧症是什么样的病呢? 答:中医的“痧症”是以症状而起的名字,是指刮痧后痧痕明显的病症。刮痧后,皮肤很快会出现一条条痧痕和累累细沙粒(出血点),并且存留的时间较长,这是它的特征之一。 痧症多胀。...
...痘疮为秽气所触,实时作变,痧胀也∶麻疹为秽气所触,实时反隐,亦痧胀也;若暑气时行不正之气,感为痧者,讵无相类者欤。【治验】一陈姓婢十四岁,四月,壮热烦闷,腹痛身重,斑痧遍体,脉微而细,触秽之症也。阅腿弯痧筋,放七针,手指放十余针,俱紫黑...
...其症壮热、烦闷,遍身痛如蝥刺所伤,俗名蝥刺瘟,以痧治之。林月溪患时疫,壮热,口渴,胸腹迷闷,手摩之如蝥刺伤痛,遍体皆然,因放腿湾痧廿余针,毒血成流,用山甲、天虫、角刺,加活血顺气药,稍饮之而痊。...
...:患者全身有阵发性麻木,同时皮肤有不寒而栗的感觉。 3. 斑点:痧症初起,细看患者的胸背部常有或隐或现,或红或黑的痧点。 4. 痧筋:由于痧毒阻滞气血,使其循环失畅,常引起舌底下,喉结旁,乳部,肘部及腋窝等处皮下静脉瘀血扩张,青筋显露。 5...
...其症恶寒发热,或腹痛,似疟非疟,气急喘逆,头面肿胀,胸腹饱闷胀满,或泄泻下痢脓血。轻者牵连弥月,重者危急一时。治宜放痧,消食积为主,俟痧毒已泄,然后和解清理除其寒热,健脾养血补其中虚。...
...医药卫生的发生和发展"。壮医对痧病的认识,是壮族先民在长期同痧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中逐步获得的经验总结。 1、壮医痧病的客观存在 在古代,壮族地区先民的生存环境极端险恶,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痧病的产生是无法避免的。《恭城县志》说:"岭南通号炎方,...
...岭南闽广间,溪毒、沙虱、水弩、射工、蝈短狐、虾须之类,俱能含沙射人。被其毒则憎寒壮热,百体分解,似伤寒。初发,土人治法,以手摩痛处,用角筒入肉,以口吸出其痧毒,外用大蒜(煨)捣膏,封贴疮口即愈。诸虫唯虾须最毒,其毒深入于骨,若虾须之状,其...
...昭然笔之于书也。余是以一再思之,乃知所谓脉伏不可诊者,若谓必须求他症以辨之,方有其治法焉尔。故余于诸痛脉伏者,固推而验于筋之青者紫者,识其为痧。即于诸病不痛而脉伏者,亦必推而验于筋之青者紫者,识其为痧。盖缘痧毒瓦斯壅血阻于经络间,故脉有伏而...
...目录 《医统》接骨续筋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统》:接骨续筋丹【处方】乳香、没药、自然铜(制)、南木香、生地黄、熟地黄、川羌活、川独活、防风、南星、松嫩心(去毛)、粉草、侧柏叶(醋煮)、草乌5枚(炮,去尖)、柘木(糠火煨成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