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常,尿多清长。诊其脉,滑数有力。触其腹,腹壁厚,无压痛。《素问·气厥论》云:“心移热于肺,传于膈消。”意为心肺有热,伤津灼液,津液不能敷怖,故而口渴善饮。张志聪云:“三消之证,心肺主上消,脾胃主中消,肝肾主下消。”分析本案,当属上消。其治疗...
...虚证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此外,由于自汗、盗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故可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牡蛎等固涩敛汗之品,以增强...
...运化失司测饥而不欲食;脾胃虚寒,蛔上入其膈,故食则吐蛔。故本证为上热下寒,寒热夹杂之证。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脾胃寒热夹杂、升降失司证相辨别,两者均有气机逆乱及不欲食等症状。 但脾胃寒热夹杂、升降失司证,病变部位在脾胃,以呕吐下利为主症。...
...寒证与热证的相互转化,是由邪正力量的对比所决定,其关键又在机体阳气的盛衰。 (一)表里出入: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正邪相争表证不解,可以内传而变成里证,称为表证入里;某些里证,其病邪可以从里透达向外,称为里邪出表。掌握病势的表里出入变化,...
...感冒余证指感冒外邪已去大半,主证已除,但其余邪、次证均未消除,这时若不及时调治,可能会使余证转化为坏证。对于感冒余证,应以病因辨证为宜,临证随机用药,常可收到邪尽病除之效。 风寒余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已除,但仍见畏风,鼻塞,流涕,咳嗽,苔...
...《备急千金要方》八风防风散治肺寒虚伤、语音嘶下、拖气用力战掉,缓弱羸瘠、疠风入肺方。防风 独活 川芎 秦椒 干姜 黄 附子(各四十二铢) 天雄 麻黄 五味子 山茱萸 石膏(各三十六铢) 秦艽 桂心 薯蓣 细辛 当归 防己 人参 杜仲(各...
...《备急千金要方》根据源麻黄续命汤治肺虚寒疠风所中,嘘吸战掉,声嘶塞而散下,气息短备,四肢痹弱,面色青黄,遗矢便利,冷汗出。麻黄(六两) 大枣(五十枚) 杏仁 白术 石膏(各四两) 桂心 人参 干姜 茯苓(各三两) 当归 川芎 甘草(各一两...
...癞病又名“大风”、“疠风”、“大风恶疾”、“癞大风”、“大风癞”、“大麻风”、“麻风”。本病为慢性传染性皮肤病。主要因体虚感受暴疠风毒,或接触传染,内侵血脉而成。初起患处麻木不仁,次成红斑,继而肿溃无脓,久之可蔓延全身肌肤,出现眉落、目损...
...即“印证”。证明 confirm;verify 无与为证印者矣。——清· 袁枚《祭妹文》...
...证候,是中医药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作者从目前证候研究中引出的困惑,反思了证候研究的方法学,从证候规范化、病证结合、严格的科研设计、合理利用动物模型及多学科研究等角度对证候本质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提出应坚持中医自主发展道路,同时...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