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治_《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本病病位虽主要在肺,但因病久而影响到多个脏腑,且多见虚夹实,虚实兼见之症。病情加重时,并发症也多。故临症时必须细加分析,才能取得较好疗效。下面把常见的证型施治简要叙述。1.阳虚积饮主证:面目浮肿,形寒背冷,喘促,咳嗽,痰多稀薄。舌质淡胖...

http://qihuangzhishu.com/1045/21.htm

提倡中医文化促中医发展——访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刘文瑞_【中医宝典】

...医院的中医技术,更像西医的拷贝,为了经济利益,宁可让患者在反复检查煎熬,也不愿发挥中医的辨证施治;对中医药科研的论证方式照搬西医模式,根本没有建立中医药特色的科研评价体系,有水平、有经验的名老中医的科研项目在另类科研思维方法束缚,特色...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93.html

打破西医的壁垒_【中医宝典】

...与现代西方科学讲的健康环境因素十分相似;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类似于西方医学通过药物遗传学为每一个病人找到最适合的药;中医的复方理论,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西方治疗学越来越强调的各种疗法的综合使用。 医学研究应首先从人这个复杂的生物系统本身开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251.html

伤寒的研究、总结与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自成体系。此外,散在于《内经》、《难经》中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及各种治法;在《伤寒论》也得到了比较集中、全面、系统的体现。(二)三阴三阳六经辨证系统《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与经络、脏腑、紧密联系在一起,用以代表伤寒的六种疾病类型。三...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81.htm

辨证施治_《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根据肝癌患者的症侯特点,早期辨证以脾虚、气滞、湿阻多见,随着病情发展,除上述证型外还有湿热、热毒、血瘀等,到晚期常见阴虚、血虚,当出现腹水、黄疸、远处转移之后虚实夹杂之症更为复杂,现仅将常见证型归纳如下:1.气滞血瘀主证:两胁胀满作痛,胁...

http://qihuangzhishu.com/1045/282.htm

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证附方,兼集诸家之善,适于临床依脉辨证施治。惜流传到元代,只存提名张壁的二部节本著作。其他脉著作还有张壁《脉谈》,李杲的《脉理玄微》(疑托名李杲)、佚名《东垣脉诀》(1251年),托名朱丹溪的《脉决指事病式图说(又有称为李杲作),姚宜仲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5.html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杂病论》,决不是偶然的事情。 张仲景著作的精神和他所掌握的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结为“辨证”和“六经论治”。 辨证是书贯彻辨证论治的具体原则。所谓--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通过运用四诊--望、闻、问、切来分析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53.html

临证须辨疑似_《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薄,症之久新,之误否。夫然后济以汤丸,可以十全。”辨证除阴阳为总纲,表里定病位外,惟虚实示疾病之实质,寒热标病变之属性。景岳于《全书》曰:“虚实之要莫逃乎脉”,而寒热真假“察此之法,当专以脉之虚实强弱为主”。可见脉法在四诊之中并非...

http://qihuangzhishu.com/1044/6.htm

察颜切脉 先辨阴阳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阴病治阳”。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三阳为总纲。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这阴阳是辨证的总纲,它能统领表里、寒热、虚实三对纲领,故有人称为“二六要”。由此可见,阴阳辨证在疾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99.html

眼科常用辨证方法_《中医眼科》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眼科的辨证方法和程序与内科大体相似,亦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理论指导下,将四诊所收集的眼与全身的客观症情,以、病因、脏腑、气血等辨证方法进行分析归纳,作出判断。至于眼科的独特之处,在于眼病的发生,局部症状比较突出,故《审视瑶函·识病辨证详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kexue/82-5-2.html

共找到361,35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