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遇的解释_视遇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看待 treat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国语辞典 看待、對待。 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重念蒙君實視遇厚,於反覆不宜鹵莽。」...

http://hanwen360.com/c/242506.html

榱栋崩折的解释_榱栋崩折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比喻大局崩溃。 清·梁启超《论不变法之害》:“今有巨厦,更历千岁,瓦墁毁坏,榱栋崩折,非不枵然大也,风雨猝集,则倾圮必矣。”...

http://hanwen360.com/cy/381911.html

读孟尝君传相关评论_【古诗文大全】

...的主旨,一立,一劈,一驳,一断,一波三折,严谨自然,完整统一,强劲峭拔,极有气势。 王安石非常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反对过于雕镂的文辞,主张“意惟求多,字惟求少”。他给祖择之书云:“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5895.html

商鞅变法度量衡统一的意义_法家_【文学360】

...第一、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二、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三、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 第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541.html

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注释_【古诗文大全】

...⑴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这组诗是为唱和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而作。 ⑵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⑶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这里泛指华夏以外的各民族 参考资料:1、林关切 周济夫 .欧阳修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fanyi/11351.html

第三卷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_《警世通言》

...,官拜翰林学士。此人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风流,胜曹子建之敏捷。在宰相荆公王安石先生门下,荆公甚重其才。东坡自恃聪明,颇多讥诮。荆公因作《字说》,一字解作一义。偶论东坡的坡字,从土从皮,谓坡乃土之皮。东坡笑道:“如相公所言...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5468.html

沈括排挤苏轼

...院为三馆,通名崇文院。 短暂的同事经历后,苏轼于1066年父丧后回乡两年多,等他再返回东京,就与沈括走上了不同的政治道路。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被任命做宰相,进行了激进的改革。沈括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器重,担任过管理全国财政的...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2069.html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全诗赏析

...出自:宋代诗人司马光的《居洛初夏作》 原文如下: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赏析 司马光作此诗乃在退居洛阳时,其时他与王安石不合。诗中因风起的柳絮,是有所喻托的,实指王安石等人。“葵花向日倾”,则...

http://wenxue360.com/mingju/mingju-1422.html

屈原时期的外交关系_诗人_【文学360】

...政局动荡。诗人屈原就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变动的战国后期。战国七雄的实力并不平衡,而且随着各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实力不断消长。战国初期,赵、魏、韩三国实行了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曾一度强盛过。魏国经李悝变法,还曾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可惜...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791.html

第四卷 拗相公饮恨半山堂_《警世通言》

...勤学。安石谢教,绝不分辨。后韩魏公察听他彻夜读书,心甚异之,更夸其美。升江宁府知府,贤声愈著,直达帝聪。正是:“只因前段好,误了后来人。” 神宗天子励精图治,闻王安石之贤,特召为翰林学士。天子问为治何法,安石以尧舜之道为对,天子大悦。不二年,...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5469.html

共找到3,2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