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运气术语。五年循环一周,称之为地纪。《素问·天元纪大论》:“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②同“地理”。纪,理也。《灵枢·玉版》:“上数天文,下度地纪。”...
...上。”③指足背动脉。《灵枢·逆顺肥瘦》:“故别络结则跗上不动。”跗上动脉指足阳明脉之冲阳穴。《素问·刺疟》:“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跗阳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付阳;《素问·气穴论》王冰注作附阳。别名外阳、阳蹻。属足太阳...
...部位是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等的循行部位,如该经发生病变,可见肩上热的症状。肩髓即肩骨的骨髓。《素问·玉机真脏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肩抬复位法医疗技术名。髋关节脱臼之复位术。以左髋关节复位为例:一般由于肌肉厚而...
...平。”肾疟病名。五脏疟之一。《素问·刺疟篇》:“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眴眴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治宜桂枝加归芍汤、乌梅丸等。参见五脏疟条。肾囊肿亮证名。阴囊肿胀而光亮之证。见《医门补要》卷中。多因脾伤不能约水,下注...
...生一二日内,面青唇白,不乳不啼,肢冷拳缩或腹痛啼哭不已,皆胎寒也。用灯火于囟门、眉心、脐心各一燋,脐旁四围六燋,左右足跟两旁各一燋,共十五燋,声音不出者,肺俞二燋,左右少商穴各一燋。”焠针火针。《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针药熨。”王冰注...
...潜布于表体以下运行气血的经络通路。《素问·调经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遂,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遂焉。”又《灵枢·玉版》:“经隧者,五藏六腑之大络也。”...
...《素问》“素者,本也;问者,皇帝问于岐伯也。”岐伯乃上古医学先知,因此就诞生了以皇帝与先知们问答形式撰写的综合性医学文献——《黄帝内经素问》。 中医基础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组成部分。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共9卷81篇。《素问》之名最早...
...: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藏之脏腑,每旦读之,名曰玉机。 五脏受气...
...深究也。《明理论》五十篇,论方五十篇,皆无己所撰,以发明仲景意也。《肘后方》八卷,晋·葛洪稚川撰,凡分五十三类,但有方而无论。梁·陶贞白增修,金·杨用道附注。《甲乙经》八卷,晋·皇甫谧士安撰,盖合《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诸书...
...经隧指经脉流行的道路,也是经脉的一种代称。 【经隧】 指经脉流行的道路,也是经脉的一种代称。“隧”字有两个解释,一是指位于身体深部的“隧道”的意思,如《素问.调经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一是指与五脏六腑相联系的“大络”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