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瘰穴歌_《刺灸心法要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瘰 隔蒜灸法宜,先从后发核灸起,灸到初发母核止,多着艾火效无匹。〖注〗瘰 隔蒜灸法,用独蒜片先从后发核上灸起,到初发母核而止,多灸自效。灸瘰 穴图(图)...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xinfayaojue/772-11-15.html

温和灸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悬起灸之一种。又称温灸。是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寸左右距离,使患者有温热而无灼痛的一种方法。亦有认为相对烧灼灸而言,凡可使患者产生温热感觉的灸法,均称为温和灸。一般每次灸至皮肤潮红为止。用于一般灸法适应症。...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390.htm

慢性鼻炎家庭自疗简介_五官耳鼻喉科鼻炎_【中医宝典】

...1.按摩:用拇指、中指捏揉鼻翼两侧20~30次。按压鼻通、虎口(合谷)各1分钟。以上手法,每日早晚各1次。 2.灸法:艾灸,当发生流清涕和鼻塞时,用艾条采用温和灸法,取一侧或两侧外关,灸30分钟或更长一些时间。...

http://zhongyibaodian.com/wuguan-2/b4251.html

手少阳三焦经(共23穴)十二经脉_《针灸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配伍] 配内关、人中治中暑、昏厥。[刺灸法] 浅刺0.1寸,或有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附注] 三焦经井穴。(2) 液门 Yèmén[定位] 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解剖] 有来自...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xue/93-5-10.html

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十二经脉_《针灸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附注] 手太阳经所出为“井”。(2) 前谷 Qiángǔ[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解剖] 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 头痛,目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xue/93-5-6.html

足阳明胃经(共45穴)十二经脉_《针灸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配伍] 配太阳治目赫肿痛,配阳白治口眼歪斜。[刺灸法]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xue/93-5-3.html

艾灸为什么能治病_针灸常识_【中医宝典】

...、艾条等点燃后,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温热性剌激,并能使药力内透, 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等防病治病的目的。 古代医书《医学人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是除药物、针刺之外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在传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56.html

艾灸疗法简单操作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情况垫上姜片、蒜片、盐面炙。一般腹泻、腹痛、呕吐病可隔姜片炙;虚痨可隔蒜片炙;急性吐泻或虚脱肢冷者可隔盐面炙。 实施艾炙时,要避免烫伤,万一出现烫伤起水泡,可将水泡的根部用酒精消毒,用消毒针将水泡水放出,涂点紫药水即可。 灯火灸法 灯火灸疗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625.html

我国第一位女炙学家——鲍姑_【中医宝典】

...鲍姑,名潜光(约公元309-363年),山西长治人。晋代著名炼丹术家、精通灸法,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 她出生于一个官宦兼道士之家,其父鲍靓是广东南海太守。她以专治赘瘤和赘疣而闻名于时,以艾线灸人身之赘瘤,一灼即消,疗效显著。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598.html

腋疽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方歌】腋疽初起若核形,肝恚脾忧气血凝,漫肿坚硬宜蒜灸,日久红热溃先疼。【注】此证一名米疽,又名疚疽。发于胳肢窝正中,初起之时,其形如核。由肝、脾二经忧思恚怒,气结血滞而成。漫肿坚硬,皮色如常,日久将溃,色红微热疼痛也。初宜艾壮隔蒜片灸法...

http://qihuangzhishu.com/337/1739.htm

共找到3,81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