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苓术汤治脾胃感风,飧泄注下,肠鸣腹满,四肢重滞,忽忽善怒,眩冒颠晕,或左胁偏疼。白茯苓 浓朴(姜汁制炒) 白术 青皮 干姜(炮) 半夏(汤泡去滑) 草果(去皮) 甘草(炙,各等分)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两...
...目录 《会约》大补营卫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会约》:大补营卫汤【处方】人参(随便),黄耆(蜜炒)2两,当归(去尾)2两,川芎3-4钱,益母草(用赤花者)1两。【功能主治】产妇气血虚弱,或胞浆下而不生者。【用法用量】浓煎汤,频频服...
...气之浓者,阳中之阳,气浓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黑附子 气热,味大辛,其性走而不守,亦能除肾中寒甚,〔以〕白术为佐,谓之术附汤,除寒湿之〔圣〕药〔也〕。〔治湿〕药〔中宜〕少加之,通行诸经,引用药也。及治经闭。《主治秘要》云∶辛,纯阳,治脾中...
...目录 《曾冲方》菌痢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曾冲方》:菌痢汤【处方】银花50克,黄连20克,白头翁50克,秦皮50克,大黄30克,炒地榆50克,乌梅50克,仙鹤草50克,山楂50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湿热之邪壅滞肠...
...《仁术便览》三因七气汤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所阻,呕逆恶心,并亦服之。半夏(五两) 茯苓(四两) 浓朴(...
...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桂枝加浓朴杏仁汤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
...目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水肿至神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重订通俗伤寒论》:水肿至神汤【处方】浙茯苓60克(切小块)生于术(黄土炒)杜赤小豆、车前草各30克 大麦须15克 小枳实6克 六神曲12克【功能主治】健脾利水。治脾虚水肿。【...
...七气汤加干姜、吴茱萸、枳实、橘皮、桔梗、芍药、干地黄、黄芩。三因七气汤 治七气致病。呕逆痞闷。腹胁胀痛。七气汤加浓朴、白芍、茯苓、橘皮、苏叶、大枣。指迷七气汤 治七情相干。阴阳不得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痛。七气汤去人参易观桂。加香附、青皮、...
...《外台秘要》卷四引《近效方》:茵陈汤【处方】茵陈12克 黄芩6克 栀子9克 升麻9克 大黄9克 龙胆草6克 枳实6克(炙)柴胡12克【制法】上八味,切。【功能主治】治黄疸。身面眼悉黄如金色,小便浓如煮黄柏汁者。【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煮...
...摘录】《直指》卷七▼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医学集成》卷二:参橘汤【处方】洋参1两,橘红1钱。【功能主治】喉证。元阳飞越,痰如拽锯者。【用法用量】浓煎,加姜汁,竹沥冲服。缓则不救。【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