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五)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能力,史实真伪曲直的鉴别、分析能力、组织、综合能力、语言的表达及写作能力等等。《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总序》说:“史之为道,撰述欲其,考证欲其详。”对于写出的史文章和书籍应当论从史出,言必有据,将科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就须要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3.html

用经方应讲求整体辨证_【中医宝典】

...等对症治疗后,热势减退,呈低热状态,晨起干呕明显,伴有咽痛、口干渴、饮水较多。他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是不够的,和解少阳的过程中,必须兼清阳明里热,病方能解。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一般的大夫,都知道“咽之不下,咳之不出”之痰气互结型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17.html

全国各地出土的秦汉以前医药文化资源(续二)_【中医宝典】

...关键词:秦汉以前 出土文物 医学文献 西北 华中 华东 医药器物 (接上期) 5甘肃省敦煌县马圈湾 在甘肃省敦煌市地区出土的汉代简牍自从20世纪初首次由英人斯坦因发现后,迄1988年为止先后又有国内外赴该地的考察团陆续进行发掘达八次之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99.html

吴鞠通《温病条辨》_【中医宝典】

...吴塘,字鞠通,江苏淮阴人(1758-1863),清代著名医家。他19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他心中悲愤,以为“父病不知,尚复何颜立天地间”,感到为人子而不懂得医学,就无法尽孝,于是他立志学医。4年后,他的侄儿患了喉疾,请了大夫以后,使用冰硼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591.html

医学史著述及资料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纪事、杂论、外编等内容,亦多可作为史资料参考,反映出不同时代医学面貌的一个侧面。而王宏翰所撰《古今史》(1697年刊),所记古今医家传略对古来神怪传说多所纠正,亦属难能可贵。至若徐大椿《医学源流论》,内多评骘古今医家、著之文,言而赅...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82.htm

傅玄点评

...傅玄博学能文,虽显贵,而著述不废,曾参加撰写《魏书》;又著《傅子》数十万言,书撰评论诸家学说及历史故事。傅玄作诗以乐府诗体见长。今存诗60余首,多为乐府诗。其中虽有一些宗庙乐章和模拟之作,但是也有不少作品继承了汉代乐府民歌的传统,反映了...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337.html

肿,胀_《止园话》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不可因有千呕,或自觉有热气冲咽胸满等现象,而不敢用补晶。药味愈愈好,药量愈大愈好,补剂之中,加以渗利,加以和胃之品,重者数十剂,轻者十余荆,无不收功(参看验,。余往往接治他不治之虚肿,仍就原方,只减去其杂滥不关重要之品(例如补心、...

http://qihuangzhishu.com/129/26.htm

序_《》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土壤细流之助有志之士。又从而广译之,毋虑数千万种,其善者亦不过一家言已耳。一本万殊,万殊一本之道,未尝有贯穿群籍合为一书者,而况籍向以小道目之,杂家属之耶。《》一书则大异是,孟今于风八先生桢髫年在桂林闻名相思,即有神交之契,亲炙后不时...

http://qihuangzhishu.com/291/2.htm

俞樾“废存药”论及其历史影响_【中医宝典】

...,即将巫并称,完全是曲园旧套。余氏论中医脉诊之不可信则袭取曲园及郑观应两家之说而成”。[5]从章太医辟五行为“汉代纬候之谈,可以为愚、不可以为哲”之论以及“金元以下……不免弃六朝唐宋切实之风,而未忘五行玄虚之说为本”,[5]到余云岫否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80.html

赠医师贾某序_《脉确》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之为道.难言矣.必审诊以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合色脉.表里.有余.不足.顺逆.之法.复参其人之动静.与其息之相应.然后从而治之.非洞明应世群书之得失.不足与于斯.黄帝内经.虽疑先秦之士.根据仿而托之.其言深.其旨邃.以弘其考辨....

http://qihuangzhishu.com/278/43.htm

共找到69,74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