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灯续焰》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著作。二十一卷。明·王绍隆传,清·潘楫增注。初刊于1652年。潘氏取崔嘉彦《四言举要》(明·李言闻删补改订本)予以注释。注文多据《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以及张洁古、刘完素、朱丹溪、李东垣等诸家学说。并能结合潘氏...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029.htm

桔梗不能升散_《读医随笔》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李东垣谓∶桔梗为药中舟楫,能载诸药上浮于至高之分。当时未曾分明甘、苦,而推其功用,则当属于甘者;若苦梗泄肺,是能泄至高之气,不能升气于至高也。近日着本草者,列其说于苦桔梗条内,谬矣。甜桔梗味甘而静,能升发胃气,故能解百药毒,与葛根相近。...

http://zhongyibaodian.com/duyisuibi/683-10-9.html

李东垣药类法象_《医旨绪余》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用药法象天有阴阳 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温、凉、寒、热,四气是也。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之阴也,此乃天之阴阳也。地有阴阳 金、木、水、火、土,生、长、化、收、应之藏下。辛、甘、淡、酸、苦、咸,五味是也。皆象于地,辛...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hixuyu/742-6-32.html

枳实导滞丸_《退思集类方歌注》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痞闷不舒,腹中硬痛,积滞泄泻等证。大黄(一两) 枳实(麸炒) 神曲(炒各五钱)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白术(土炒) 茯苓(各三钱) 泽泻(二钱) 研细末,汤浸蒸饼为丸,量服。(程 ...

http://qihuangzhishu.com/760/126.htm

袁兆庄_【中医宝典】

...最擅长治疗的疾病:大疱病、银屑病、痤疮、性传播疾病。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包括古今):张仲景、李东垣、叶天士、赵炳南、蒲辅周 最喜读的中医药著作:《黄帝内经》、《当归 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20世纪60年代对性病、头癣、麻风病进行现场防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543.html

内伤门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李东垣以饮食劳倦为内伤不足之病,谓因饥饱不调伤损脾胃所致。盖人之所借以生者,脾胃为本,必赖饮食滋养。若调养失宜,劳役过伤,失其所养,则脾胃气虚,不能升达,陷郁为热,亦与外感发热相似。人多误以内伤混作外感处治,故东垣着《脾胃内伤论》,制以补...

http://qihuangzhishu.com/336/520.htm

《卫生宝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元·罗天益撰,撰年不详。罗氏为李东垣门人,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氏的学术经验,但又旁采诸家,参以个人心得编成。卷一-三为药误永鉴,结合病案,阐析一些误治病例以为鉴戒;卷四-二十为名方类集,针对以内科为主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508.htm

《医经溯洄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论著作,一卷。元·王履撰于1368年。全书共23篇,寓有对医学探本溯源之义,故名《医经溯洄集》。内容主要有研究《内经》、《伤寒论》等医着心得,对于温病与伤寒的辨析和对李东垣学说的探讨等。他根据《内经》“亢则害,承乃制”的观点,阐发人体...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668.htm

《医经溯洄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论著作,一卷。元·王履撰于1368年。全书共23篇,寓有对医学探本溯源之义,故名《医经溯洄集》。内容主要有研究《内经》、《伤寒论》等医着心得,对于温病与伤寒的辨析和对李东垣学说的探讨等。他根据《内经》“亢则害,承乃制”的观点,阐发人体...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000.htm

《卫生宝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元·罗天益撰,撰年不详。罗氏为李东垣门人,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氏的学术经验,但又旁采诸家,参以个人心得编成。卷一-三为药误永鉴,结合病案,阐析一些误治病例以为鉴戒;卷四-二十为名方类集,针对以内科为主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87.htm

共找到744,23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