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_中医药书籍汇集【中药材大全】

...《证类本草》藤味甘,平,无毒。调中益气,主五脏,通血气,解诸热,止渴,除烦闷,治肾钓气。如木防己。生江南山谷。如鸡卵大,斫藤断,吹气出一头,其汁甘美如蜜。叶生研,敷蛇虫咬疮。一名甘藤。甘、声近,又名甜藤也。(补 见陈藏器、日华子。)...

http://zhongyaocai360.com/zhongyao/ganteng.html

温病下不嫌早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李士懋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温病既为郁热,当遵“火郁发之”。 王冰以“汗”训“发”,有失偏颇。发之,固然包括汗法,然其含义远比汗法要广。凡能祛其壅塞,展布气机,使郁伏之热得以透达而解者,皆谓之发。如热郁因外邪者当散,因气滞者当疏,因...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244.html

太阳温病麻杏甘石汤证_《医学衷中参西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至于温病,在上古时,原与中风、伤寒统名之为伤寒,是以秦越人《难经》有伤寒有五之说。至仲景着《伤寒论》,知温病初得之治法,原与中风、伤寒皆不同,故于太阳篇首即明分为三项,而于温病复详细论之,此仲景之医学,较上古有进步之处也。《伤寒论》原文∶...

http://qihuangzhishu.com/513/302.htm

温病兼喘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人基本资料】 邑中王××之女,年十五岁,于仲春得温病久不愈。 【病因】 仲春上旬,感受风温,医者延医失宜,迁延旬余,病益增剧,医者诿为不治,始延愚为诊视。 【证候】 心下胀满甚剧,喘不能卧,自言心中干甚,似难支持。其舌苔白而微黄。小便...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590.html

风温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舌绛苔黄,神昏谵语,以及手足螈等证之变,皆可仿春温变证之法治之。又或问曰∶因寒触动伏气为春温,初起恶寒无汗;因风触动为风温,初起恶风有汗。二病自是两途,岂可仿前治法?答曰∶之邪虽殊,伏藏之气则一,是故种种变证,可同一治。必须辨其孰为劳苦...

http://qihuangzhishu.com/723/81.htm

潜隐记忆、旧事如症、似曾相识及重演性记忆错误_《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功能及脑器质性损害后,可出现潜隐记忆、旧事如症、似曾相识、重演性记忆错误等记忆障碍。【病因和机理】其机理与遗传因素、基础脑结构的损害以及脑缺氧等有关。常见于癫痫性精神障碍、功能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感染中毒性...

http://qihuangzhishu.com/972/171.htm

温病学说的发展和预防保健_【中医宝典】

...一、温病学说的发展与成熟 温病学说是中医在漫长的岁月里,沿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外感发热性、流行性疾病作斗争得来的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吴有性之后研究温病的学者逐渐增多,戴北山之《寿世传真》所载的“十二段锦”,颜伟《延年九转法》,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32.html

温病哕方_《外台秘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病源》伏热在胃,令人胸满,胸满则气逆,气逆则哕,若大下后,胃中虚冷,亦令致哕也。(并出第十卷中)《短剧》茅根汤 疗温病有热,饮水暴冷哕者方。茅根 葛根(各切半升)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温饮之, 止则停。又疗温病热未除,重被暴寒,...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taimiyao/121-11-4.html

温病明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著作。四卷。恽铁憔撰。刊于1928年。本书综合前贤高论,辨析温病、伤寒之异,讨论温病概念,温病所述三焦辨证等有关专题,并对一些主要的温病学派及温病治法等予以评述,反映了作者在温病领域中西汇通的观点。现有初刊本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413.htm

温病明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著作。四卷。恽铁憔撰。刊于1928年。本书综合前贤高论,辨析温病、伤寒之异,讨论温病概念,温病所述三焦辨证等有关专题,并对一些主要的温病学派及温病治法等予以评述,反映了作者在温病领域中西汇通的观点。现有初刊本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79.htm

共找到109,5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