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这个世纪跨百、跨千重要时期,科技浪潮瞬息万变、日新月异。具有悠久历史中国医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正在振兴,继续为人类医疗保健事业做出应有贡献,走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医学通史是一面镜子,是其发展规律研究与再现科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17.html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简单介绍_【中医宝典】

...总结了秦汉以前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国医学发展到理论总结阶段。该书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部分内容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发展亦产生了不可忽视影响。 《温热论》。阐明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归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90.html

明代中外医学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中朝医学交流明代,朝鲜李朝政府重视医药卫生,常聘中国医生前往诊病教授,并派本国医生到中国求教,收集并列行中国医书。鼓励输入中国药材,推行“乡药化”。这一时期中朝医药交流十分活跃,呈现出中朝医学融和景象。洪武间,中国闽中道士杨宗真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5-9.html

温病学说发展与成熟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从而使温病学成为独立于伤寒一门学科,它既补充伤寒学说不足,又与伤寒学说互为羽翼,使中国医学对外感热病理论、诊断与预防等,向着更加完善方向继续发展。清代温病学说主要成就,可归纳为:(一)确立了温病辨证论治体系1、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2.htm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公元220-581年)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直到公元589年隋灭陈,才再次结束割据局面,使全国重归统一。从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全国近400年间,是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中最纷乱时期之一,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各民族大融合一个时期,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北方和长江上游地区,先后有曹魏和蜀汉分别制定...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0.html

食疗学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在于“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而药疗弊端则在于“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所以食治和药治关系上,孙思邈明确指出:“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孙氏食疗思想对隋唐时期,乃至以后整个中国古代食疗学发展均产生了很大...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62.htm

隋唐五代中外医药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明显具有唐代中国医学特点。除派遣留学生如和使者前来中国学习和考察外,日本还邀请中国学者去日本讲学和教授。如公元754年,我国高僧鉴真应邀东渡日本。他传律讲经同时,还传授中国医药知识、鉴别药材方法等,对日本双方医药发展有一定影响。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2-7.html

耳鼻咽喉科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三个科。刘瑞华负责耳鼻咽喉科业务兼管牙科;张庆松负责鼻科;徐荫样负责咽喉和气管食管科。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建立,是中国耳鼻咽喉科学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它培养了我国第一代耳鼻喉科人才,以后全国其他各省、市医院陆续建起了耳鼻咽喉科。...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26.htm

清代前中期医学入门书空前发展与医学杂志出现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临证各科都取得许多新成就,同时也涌现了众多古医籍注释本和医学全书、类书、丛书编纂出版;启蒙医书以及入门方书编著、出版,继明代之后空前繁荣,成为清代医学发展一大特点。我国第一本医学杂志《吴医汇讲》出现标志着医学学术讨论开始有了...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86.htm

中国古代医事法规研究_【中医宝典】

...医患关系。中国医学渊远源长,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学学术思想固然是中国医学灵魂,但是中国古代医事法规对于促进中国古代医学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也是功不可没。当前我国医疗体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情况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81.html

共找到936,00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