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五节刺”的临床应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胸中作痛的,再取廉泉穴。”天容穴为太阳小肠经穴,刺法不宜太深,一般在0.5~0.8寸左右,不要重提插捻转以防损伤神经。本穴有理气降气、通窍散结作用,主治:气逆喘息,咽喉肿胀,发声困难,语言障碍,耳聋耳鸣,颊肿瘿气。常用于治疗哮喘,特别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115.html

十二经动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十二经的动脉搏动处。《难经·一难》:“十二经皆有动脉。”据《针灸甲乙经》所载各经动脉应手处的穴位是:太阴肺经: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经渠;手少阴心经:极泉、少海;厥阴心包经;劳宫;阳明大肠经:合谷、阳溪、五里;太阳小肠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269.htm

太阳小肠图_《经络考》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太阳小肠图(缺)《平人绝谷》篇曰,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一尺,受谷二十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肠胃》篇曰∶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叠积。其注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三尺。《素问》曰...

http://qihuangzhishu.com/304/25.htm

带下属风邪乘虚入于脬中_《女科经纶》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巢元方曰∶任脉为经之海,任之为病,女子则为带下。太阳小肠经少阴为心经。心为脏主里,小肠为腑主表。二经之血,在妇人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冲任所统也。冲任脉起于脬内,阴阳过度,则伤脬络,故风邪乘虚,入于脬中,损冲任之经,伤太阳少阳之血,...

http://qihuangzhishu.com/670/637.htm

臑俞穴_人体背部穴位_【人体穴位图】人体穴位大全

...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太阳小肠经。[定位] 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解剖] 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岗下肌;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 [配伍] 配肩髃、...

http://zhongyibook.com/rentixuewei/165.html

臑俞穴_上肢外侧穴位_【人体穴位图】人体穴位大全

...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太阳小肠经。【定位】 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解剖】 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岗下肌;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 【配伍】 配肩髃、...

http://zhongyibook.com/rentixuewei/237.html

穴手纹诊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前言 第一章 穴诊治疾病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的解剖 第二节 与经络的关系 第三节 与脏腑的关系 第四节 的生物全息律 第五节 手纹与遗传疾病 第二章 手部腧穴 第一节 经穴 太渊(太阳之腧、肺之原穴) 鱼际(太阴之荥穴) ...

http://qihuangzhishu.com/136/index.htm

艾灸后溪穴治麦粒肿_针灸常识_【中医宝典】

...麦粒肿可自行消退,不会再成脓;如已成脓的麦粒肿,在施灸后第三天开始溃脓,三天后脓排清,局部不留疤痕。一般患者,施灸一次可愈;如反复发作的患者,施灸两次后可根治。 “后溪穴”是太阳小肠经所注为“输”之穴,亦是八脉交会穴之一。《灵枢·经脉篇》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55.html

阳明大肠经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大肠经“主”津,太阳小肠经主“液。 (2)鼽衄--鼽,音求,“为鼻流清涕”。衄,指鼻出血。 (3)喉痹——指咽喉肿痛,壅闭不通的见症。面赤,腮肿,甚则颈外漫肿,汤水难咽,语言不出。 (4)脉所过者——指本经脉所过之处。 (5)寒粟不复——...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57.html

支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属太阳小肠经太阳之络穴。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一说“去养老一寸七分”(《针灸集成》)。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深层桡侧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以及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末支。主治...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074.htm

共找到87,94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