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禁忌灸法意外_针灸常识_【中医宝典】

...其他的穴位刺激疗法一样也有其禁忌。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禁灸部位: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禁灸穴位的记载,但各种书籍之间互有出入,颇不一致。如针灸甲乙经仅载禁灸穴24个穴位,针灸集成则达49个之多。从临床实践看,其中多数穴位没有禁灸...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76.html

王叔和脉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王叔和,名熙,晋朝高平人。著名的针灸学医家和脉学医家,其著作有脉经伤寒论等。 【生平】 王叔和,名熙,晋朝高平(今山西高平县)人,一说今山东省邹县人。据针灸甲乙经序称王叔和是“近代太医令”,表明王叔和皇庸谧生活年代相当靠近...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76.html

面第四行.直本神下行.凡六穴_经穴汇解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去 五分.(甲乙)动脉(增注)禁针灸.(入门)按资生曰.前关目后半寸.亦名太阳穴.又曰.铜人有上关.下关.各二穴.素问亦同.明堂上下经.有上关而无下关.惟上经.有前关穴.又不下关穴同.在上关之下.恐别.自是前关穴.一名太阳穴.理风赤眼头痛...

http://qihuangzhishu.com/912/18.htm

皇甫谧写成了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_【中医宝典】

...潜心钻研医学;手不释卷。魏晋朝廷曾几次请他出仕,他坚辞不就,一心致力医学,尤以针灸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大。他汲取了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有关针灸的重要内容,总结了秦汉三国以来的针灸成就,融合了自己的临证经验,于公元256-...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67.html

宋天圣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刻残碑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宋天圣四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刊行之后,又由王惟一负责,将全书内容刻石,并于天圣八年,以该书石刻为壁,在大相国寺内建成“针灸图石壁堂”。 宋天圣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刻残碑拓片 天圣石刻仿制品 出土地点:北京明代旧城墙遗址 出土时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51.html

针灸保健正在流行时_中医针灸保健_【中医宝典】

...现代,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针灸保健防病作为中医预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佛山也正在流行着。 □文/本报记者 聂惠玲 针灸历史追溯至黄帝内经 在人们的印象中,针灸是传承很久的文化,事实也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449.html

针灸养生方法谈_针灸推拿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中国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在黄帝内经中称掌握针灸保健技术的医生为“上工”,灵枢·逆顺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7417.html

席弘赋_针灸聚英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补自卯南转针高.泻从卯北莫辞劳.逼针泻气令须吸.若补随呼气自调.左右捻针寻子午.抽针行气自迢迢.用针补泻分明说.更用搜穷本标.咽喉最急先百会.太冲照海及阴交.学人潜心宜熟读.席弘治病最名高.上席弘赋.自针灸大全中表录于此.按席弘江西人....

http://qihuangzhishu.com/929/125.htm

针灸甲乙经 —最早的针灸学专书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错误百出,十分不便于学习和阅读。于是他通过自身的体会,摸清了人身的脉络穴位,并结合灵枢素问名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悉心钻研,著述了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著作——针灸甲乙经。 该书除了论述有关脏腑、经络等理论,还记载了全身穴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35.html

皇甫谧和针灸甲乙经_中医文化中医典故_【中医宝典】

...读了大量的医书,尤其对针灸学十分有兴趣。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以前的针灸书籍深奥难懂而又错误百出,十分不便于学习和阅读。于是他通过自身的体会,摸清了人身的脉络穴位,并结合灵枢素问名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悉心钻研,著述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51.html

共找到705,51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