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氧耗量的有利作用,但多数患者用药后心肌总耗氧量的降低的,见表24-2及图24-2。【临床应用】治疗稳定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减少发作次数,对兼患高血压或心律失常者更为适用。对心肌梗塞也有效,能缩小梗塞范围。普萘洛尔不宜用于与冠状动脉痉挛有...
...应用的顺序是先用甘露醇后用呋塞米。但对心功能不全者,则以先用呋塞米后用甘露醇为宜。静脉注射每次0.5~1.0mg/kg(用20ml的液体稀释),15~25min后开始利尿,2h作用最强,持续6~8h。 呋塞米(速尿)和人血白蛋白合用也有较好的...
...为0.1mg/kg静脉注射,15~30min后可重复,也可于首剂后以0.1mg/(kg·h)连续静脉滴注。 (3)纠正酸中毒:休克时因组织缺血缺氧,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但治疗关键是改善组织器官的有效灌注。有成人研究资料显示,危重病人用...
...障碍(如脓肿引流不畅、泌尿道或呼吸阻塞等),还要注意病人的肝肾功能。大多数抗生素主要由肾脏排泄,当肾功不良时易发生蓄积中毒,应注意调整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某些抗生素在肝脏中代谢灭活,汉肝功不良时应适当调整剂量或避免...
...辅助机械通气,合理用氧。在大量输血时,应采用微孔过滤器。①输液不宜过量,严密观察进出水量; ②早期足量应用莨菪硷类药物及芬妥拉明、酚苄明等血管扩张剂; ③清蛋白及利尿剂改善肺水肿; ④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中止白细胞的裂解,稳定...
...意义。氧的获得和利用是个复杂的过程。组织的供氧量=动脉血氧含量×血流量;组织的耗氧量=(动脉血氧含量-静脉血氧含量)×血流量。故血氧是反映组织的供氧与耗氧的重要指标。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氧分压(PO2)是指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浆内的氧分子所...
... (1)心肌耗氧量增加:在静息状态下,心肌从冠状动脉血液中摄取了70%~75%的氧。因此,对心肌氧供应的增加主要依靠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来实现。正常情况下,冠状循环有良好的储备力量。心肌耗氧增加时,冠状动脉相应扩张,使冠脉血流量增加,以满足...
...大小,月经第几天等。 应用b超监测排卵,对于月经周期规则、基础体温双相的不女,往往以为卵泡发育正常而忽视对其进行进一步检查,实际上,这类病例中卵泡发育和排卵异常是比较多见的,运用b超监测育龄妇女,特别是不孕妇女卵泡发育详细情况,确认其有否卵泡...
...意义。氧的获得和利用是个复杂的过程。组织的供氧量=动脉血氧含量×血流量;组织的耗氧量=(动脉血氧含量-静脉血氧含量)×血流量。故血氧是反映组织的供氧与耗氧的重要指标。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氧分压(PO2)是指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浆内的氧分子所...
...低温(32~35 ℃)。结果显示 ,亚低温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67%比100%,P<0.05)、心率、动脉-肺泡氧分压差〔P�(A-a)O�2〕等,而2组间氧耗量无明显差别, 但低温组氧摄取量增加。上述结果说明,对于脓毒症伴发ARDS...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