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养生要防湿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长夏”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特定节气,位于夏末秋初,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 长夏的气候特点是偏湿,脾在体内恰是一个喜燥恶湿的脏器,因而其运化功能最易受到伤害,进而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长夏养生重在防“湿”。这里介绍...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858.html

伯赵氏的解释_伯赵氏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職官名。少昊時掌管鳥類的官員,亦屬曆正之官,專司夏至、冬至。 左傳.昭公十七年:「伯趙氏,司至者也。」 杜預.注:「伯趙,伯勞也,以夏至鳴,冬至止。」 孔穎達.正義:「此鳥以夏至來,冬至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至也。」...

http://hanwen360.com/c/292255.html

什么是冬至?_【二十四节气】

...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地回升。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

http://wenxue360.com/24jieqi/archives/22.html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养生篇_【中医宝典】

...节气。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7509.html

温暑病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勿止”,见《素问》卷九第三十一《热论篇》。篇末一句,见《素问》卷十六第六十一《水热穴论》,又见《甲乙经》卷七第一。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病者当与汗皆出,勿止。所谓玄府者,汗空。冬伤于寒...

http://qihuangzhishu.com/106/159.htm

温暑病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勿止”,见《素问》卷九第三十一《热论篇》。篇末一句,见《素问》卷十六第六十一《水热穴论》,又见《甲乙经》卷七第一。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病者当与汗皆出,勿止。所谓玄府者,汗空。冬伤于寒...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31-2.html

中医推荐清热解暑食疗方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至天气炎热,比较容易引起中暑以及患上其他疾病。中医指出,夏至节气要做好清热防暑工作。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下中医推荐防暑降温的食疗方。 夏至是每年公历6月21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天气炎热,比较容易引起...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761.html

时俗的解释_时俗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习俗;时下的习俗,流俗 (prevailing) custom of the time 动荡的年月里,时俗也多变 国语辞典 當時流行的習俗。 楚辭.屈原.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四:「時俗薄朱顏,誰...

http://hanwen360.com/c/283293.html

晚发_《时病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晚发者,亦由冬令受寒,当时未发,发于来年清明之后,夏至以前,较之温病晚发一节,故名晚发病也。其证头痛发热,或恶风恶寒,或有汗无汗,或烦躁,或口渴,脉来洪数者是也。亦当先辨其因寒因风而触发者,始可定辛温辛凉之法治之。但其曩受之伏寒,必较温热...

http://qihuangzhishu.com/710/11.htm

端午民俗蕴含保健_中医文化医林漫话_【中医宝典】

...汉网消息(记者李俊)气象专家昨提醒市民,端午节标志炎热潮湿气候的来临。传统的端午习俗切合保健常识,多沿袭有益处。 在习俗中,农历五月是恶月,民间又称“毒月”。端午节后,很快会进入梅雨季节,蚊虫滋生、天气潮湿闷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易生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046.html

共找到14,83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