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脑充血证可预防及其证误名风之由_《医学衷中参西录》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将其发现之朕兆详列于下∶(一)其脉必弦硬而长,或寸盛尺虚,或大于常脉数倍,而毫无缓和之意。(二)其头目时常眩晕,或觉脑昏愦,多健忘,或常觉疼,或耳聋目胀。(三)胃时觉有气上冲,阻塞饮食不能下行,或有气起自下焦,上行作呃逆。(四)心中常觉...

http://qihuangzhishu.com/513/356.htm

制将有利于发展——有感于台湾医师不开西药_【中医宝典】

...则必须是“中西医结合诊所”。久而久之,中西医结合诊所的中医潜移默化被西医慢慢地同化了。这就导致了政府医院和私人诊所在客观上所执行的是双重标准,即不分西医与中医。 笔者认为,我们内地也应像台湾一样,逐步实行分制,规定中医只能开中药,这就可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83.html

医事制度与医学教育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所属职,其职额,自统元年(1260)以来,屡经变更,至治二年(1322)乃定置院使12员、同知2员、俭院2人、同俭2员、院判2员、经历2员、都事2员、照磨兼承发架阁库1员,又有令史8员,译史2员,知印2员,通事2员、宣使7员。至元二十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3.html

礼集_《石室秘录》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天有奇文,地有奇事,人有奇病,不可拘也。欲治其病,不可以常药治之。有正,有反,有顺,有逆,有内治;有外治,有完治,有碎治,有大治,有小治,有生治,有死治,有上治,有下治,有治之分;有先治,有后治,有急治,有缓治,有本治,有未治之...

http://qihuangzhishu.com/638/6.htm

明代医学家传记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读者当活法,勿拘执”。这是一个重要思想。 王氏评论以往医家,每有创见。其论“外感法仲景,内伤宗东垣,杂病主丹溪”等,为学医者之标的,至今医界多所遵循。 子伯乘永乐鸣于两京,无嗣,传其秘于婿沈仲实。仲实孙承先,亦善,安道有徒许谌,字元...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6.html

疏肝解郁调和汤_【中医宝典】

...中医药学会理事,濮阳市医学会会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河南省中等卫校中医教学研讨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等卫生学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原刊》编委,《杏林新秀》特约编辑等。 从事中医临床40余载,执教26年,治学严谨。在临床实践中,提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660.html

用药弊端说_《法圆通》_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执方,亦不可以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实据者何?阴阳虚实而已。阴阳二字,万变万化。在上有在上之阴阳实据,在有在之阴阳实据,在下有在下之阴阳实据。无奈仲景而后,自唐宋元明以逮本朝,识此者固有,不识此者最多。...

http://qihuangzhishu.com/112/2.htm

中外医药交流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万全方》(一作《万金方》)3卷。有学者认为此方可能是阿拉伯人所撰的医方(范行准:中国与阿拉伯医学的交流史实《史阿志》4,(2)110;1952)。 从阿拉伯等地输入的大量外来药物,香药占有很大的比重。香药的输入,增加了当时对阿拉伯医药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8.html

马来西亚医师暨针灸联总会长吁三中组织携手争权益_【中医宝典】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马来西亚医师暨针灸联合总会总会长黄少飞表示,3个获卫生部承认的中医代表组织应达致共识,共同争取发展权益,站稳立场支持总的概念与发展目标。 他3月6日晚在总新春联欢晚宴暨大马针灸骨伤中医学院第四届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678.html

基础医学理论的进步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角度来看,确是比较过去的籍要准确。有不少且是过去从未描叙过的,例如肺的解剖,气管分支、肺泡及胸膜脏层等,虽名词与今不同,但结构大体正确。脾、胰、大小网膜等也是过去从未描述清楚的。王清任虽然仍是脾胰合一,但画出了胰管(珑管),并说清了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16.html

共找到329,93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