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_《周慎斋遗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风脉浮缓,憎寒身热,烦躁不安,鼻流清涕,欲语未竟而嗽,自汗恶风,宜桂枝汤。伤风乃有余之证,头痛,鼻流清涕,常有传入里方罢,声哑,鼻塞不通,能食腹和,筋骨疼痛,不能摇动,头重着枕非扶不起。...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ushenzhaiyishu/694-11-4.html

问寒热_《医碥》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凡平素无病,而突然恶寒发热,多属外感。必有头痛体痛,拘急无汗,或有汗等表证,浮紧浮大等表脉可据。若无表证表脉,病由渐致者,属内伤。外感则寒热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必表解乃已。)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即解。...

http://qihuangzhishu.com/603/187.htm

临证当首分外感内伤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在临床中,对内伤、外感的辨别影响着治法,其对结果的影响常常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治疗上,“伤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高建忠副主任医师认为——临证当首分外感内伤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269.html

卫气营血辨证_中医辩证卫气营血_【中医宝典】

...【卫分证】 【气分证】 【营分证】 【心包证】 【血分证】 【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桂(叶天士)在《内经》、《伤寒论》等基础上,根据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出的一种辨证方法。 卫气营血辨证将外感温热病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16.html

卫气营血辨证_【中医宝典】

...【卫分证】 【气分证】 【营分证】 【心包证】 【血分证】 【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桂(叶天士)在《内经》、《伤寒论》等基础上,根据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出的一种辨证方法。 卫气营血辨证将外感温热病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94.html

寒伤形,热伤气_病因病机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寒伤形,热伤气指外感寒邪多先伤及外部的形体,外感热邪,最易损耗人体的阳气。 【寒伤形,热伤气】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外感寒邪多先伤及外部的形体,如头痛、恶寒、肢节酸痛等,是形体受病的症状。外感热邪,最易损耗人体的阳气,因为“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683.html

揉同样的穴位方向咋不同_【中医宝典】

...安徽省中医院 王金山 您是位细心人,对医生的治疗手法有疑问也是正常的。那么,孩子同是感冒头痛,揉太阳穴的方向为什么不同?我们知道,推、揉太阳穴对外感发热患者效果很好。若外感表实头痛用泻法;若外感表虚、内伤头痛用补法。您的孩子可能患的是外感表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184.html

淡豆豉简介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淡豆豉制法不同,则性味有异。用青蒿、桑叶发酵者,偏寒,用于治疗外感风热之证;用麻黄、苏叶发酵者偏温,用于治疗外感风寒之证。 豆豉有咸淡之分,药用淡者。淡豆豉制法不同,则性味有异。用青蒿、桑叶发酵者,偏寒,用于治疗外感风热之证;用麻黄、苏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188.html

辨伤寒感寒中寒外感内伤_《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以左关人迎脉大为外感。然外感之中,尤有内伤之辨,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即解。外感鼻气不利;内伤口不知味。外感邪气有余,故发言壮厉;内伤元气不足,故出言懒怯。外感头痛,常痛不休;内伤头痛,时作时止。外感手背热;内伤手心热。...

http://qihuangzhishu.com/342/72.htm

劳伤阳虚发热_《读医随笔》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前人多言阴虚发热,罕言阳虚发热者,惟东垣曾力辨之。夫劳伤阳虚者,大劳大汗,及强力入房,汗出如浴,阳气内竭,即亡阳之例也。发为表热,粗看与外感无别,若兼外感,更难别矣;头面胸腹燔灼如火,自觉心中如焚,又与温病相似。治法却与外感与温病毫不相涉...

http://qihuangzhishu.com/683/91.htm

共找到11,44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