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夏注重四调养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要使精神象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秀美,并要切忌发怒,使精神充沛、饱满,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外向,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浓厚的兴趣。另外,暑为夏季主气,“在天为热,在为火”,最易入心。心主神志,暑热之邪侵入人体,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626.html

夏季雨水多练熊戏健脾祛湿_【中医宝典】

...在江南地区,夏季雨量增加,空气潮湿,各种皮肤病,如脚气、湿疹、汗斑、湿性皮肤病、足癣等易发生。中医认为,这些皮肤病的发生与天气闷热和潮湿有关,尤以湿重为主要致病因素。那么,怎么才能祛湿呢? 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教研室主任郭海英教授介绍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931.html

夏季导引养心法_【中医宝典】

...天气炎热,暑气入心,容易使人烦躁不安、疲倦乏力。由于人体心血管功能对气温变化最为敏感,因此夏季也是心血管疾病好发的季节。 导引术是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体操,是一项以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吐纳的养生方式。中医认为经络阻隔、气滞血瘀是引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306.html

夏季养生之以热除热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夏天气温接近人体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所以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炎夏来临,为了应对高温酷暑,人们各想高招,可有些招数却可能让人们在享受暂时的清凉惬意之后,使健康受损。如人们常喜欢以冷制热,其实这是个误区。夏天气温接近...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788.html

夏季用药需“冷静”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俗话说:“小药保平安。”到了夏季,很多家庭都会买些常用药存着,以备不时之需。 但药箱里的那些常用药真的能随便吃吗? 清热药 不少人一入夏,就开始时不时吃些清热降火的药,其实,清热降火类药物会加重肾脏负担,对胃肠道也有一定刺激,因滥用这类...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796.html

巧治夏季感冒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患者有咽喉发痒、鼻塞、流鼻涕、咳嗽、咳痰、头痛、发热、全身疲倦、四肢酸痛等症状。 原料:西瓜、番茄各适量。 制法:西瓜取瓤,去子,纱布绞挤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也纱布绞挤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祛暑化湿。治夏季...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678.html

美容寓于养生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五脏于内。此外,春夏养阳,能预防秋冬之寒病:秋冬养阴,能预防春夏之火热证。 夏季天暑下迫、湿蒸腾,自然界中阳气最盛,阴气相对不足。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夏属心,夏季心火易旺,心气、心阴易不足,所以,夏季养生重养“心”。夏日要积极进行自我调节,...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56.html

夏季谨防伤暑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阳暑即中暑;阴暑症状较轻,类似夏季感冒;阳暑病情较重。明代张景岳谓:“暑月受寒,故名阴暑,即外感伤寒也。暑月受热,故名阳暑。”现根据暑邪入侵的深浅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将阴暑阳暑进行分证辨治。 阴暑 静而得之为阴暑,即伤暑也。当暑之时,人们畏...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740.html

夏季养生五宜_【中医宝典】

...第一,宜起居有常,劳而不倦。休息的同时,宜适当进行一些家务活动和锻炼。因为,通过活动和锻炼,可以促使溜滞在体内的废物通过呼吸、出汗而排出体外,散热排温。 第二,宜调摄精神,戒躁戒怒。夏季的3个月,气候炎热,容易使人急躁发怒,情绪紧张,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955.html

小暑防中暑防旧病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原则。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小暑时期的养生原则。 养生养阳 炎炎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正是人体阳气活动旺盛之时。小暑后的养生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按照中医理论,小暑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038.html

共找到391,21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