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阴症_《胀玉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症类伤寒,不独类伤寒传经热症。观诸变脉侯,更有不似阳而似阴者。几令人反疑为直中三阴真寒症,毒入深也。稍用热药热饮,便不可救疗。【治验】一章晋卿,发热沉重,口渴,两颧红赤,唇燥舌苔,两手震动,举家惊惶。脉沉微无力,时有用干姜、肉桂治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zhangyuheng/743-12-22.html

革七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胀玉衡》革七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胀玉衡》:革七【别名】五十五号需象方【处方】独活、细辛、柴胡、金银花、丹参、益母草、牛膝、石斛、乌药、山楂、陈皮。【功能主治】产后痛。【用法用量】五十五号需象方(《杂源流犀烛》卷...

http://zhongyaofangji.com/g/geqi.html

凡例_《胀玉衡》

...一言有不实,治有不效者,一句不载。 一药有不当,用有不明者,一味不入。 一据症用治,立方制宜,非唐录。 一按脉阅筋,恐人有误,详之有据。 一砭刺筋,必须紫黑毒血,据为实见。 一载杂症,仅取兼,请虚实,悉在所略。 一心腹痛,刮放即...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532.html

怪病之谓_《胀玉衡》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须识其,一取青紫筋色而辨之,自有确见。若医者惟执为痰以治之,便成大害。然则古人所谓怪病之谓痰,痰诚有其之怪,而余则有见夫怪病之谓、而之为怪,更有甚于痰也。则是之为害,莫有大于此者,岂可付之不论不议耶。...

http://qihuangzhishu.com/743/31.htm

什么是症_刮痧基础_【中医宝典】

...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巾,反映在体表皮肤的—种共性表现。它不是一种独立的,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象,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证候,统称之为“症”,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什么病?目前尚难确定。症所包括的范围很广,现存中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guasha/a13192.html

烂喉_时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由口鼻吸受疫毒之气,与肺胃蕴热相蒸而发。以咽喉疼痛腐烂,肌肤发生红色疹子(丹)为主证,故又名“烂喉丹”。因具有传染性,能引起流行,故为“疫喉”之一,又称为“疫喉”。本病即猩红热。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lanhousha-1068.html

宝花散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或如刀刮,痛极难忍。轻者亦微微绞痛,胀闷非常。【用法用量】石二(《症全书》卷下)、十号节象方(《杂源流犀烛》卷二十一)。【摘录】《胀玉衡》卷下...

http://zhongyaofangji.com/b/baohuasan_49622.html

瑶医对证的认识_【中医宝典】

...痊愈,反之如贻误失治或治疗不当,则骤起易变生他。瑶医在诊治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方法简便,疗效显著,并对其发生的因病机,有独特的见解。 古书中有“之初发,必从外感”的记述。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其发生的真正原因,还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09.html

症类伤寒_《胀玉衡》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立时见凶。故症与伤寒,其头痛,恶寒,发热虽同,治之当异,要知症宜清凉,则毒可内解;伤寒宜辛散,则寒气可外舒。固不可以治症者治伤寒,更不可以治伤寒者治症也。【治验】一林管家长子,六月,发热五日,昏迷不醒。余诊之,似伤寒,而脉沉微...

http://qihuangzhishu.com/743/60.htm

壮族的医药发展(4)_【中医宝典】

...……表脉理,用草药”,等等。正是由于壮医药在土司制度下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一些特殊的诊疗方法和验方秘方得以初步总结和逐步提高,如壮医浅刺疗法、斑麻救法、青蒿绞汁内服治瘴等,早在宋代文献中就有记载;南宋医书分类中,还出现了《岭南方》一类(专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31.html

共找到166,82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