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首次在该杂志封面刊登介绍论文。 据介绍,突触是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人脑中,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必然要经过一个突触,当突触前膜中的神经递质谷氨酸释放到突触后膜中谷氨酸受体上,这个信号传递才能成功。段树民研究员及其...
...日本科学家发现,红薯、毛豆、姜芽、芹菜、当归等6种植物都有抑制胆固醇生成的作用,以红薯的功效最为显着。实验证实,红薯抑制胆固醇生长的功效是其他植物的10倍。 科学家们还发现,抑制胆固醇生成的是红薯中一种脂质和糖类相结合的物质,它具有抑制...
...1993年开始,联合进行“新加坡华族健康研究”计划。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华人为对象的定群追踪研究,具有极高的代表性。 定群追踪研究又称群组研究或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它向一群人收集生活习惯和身体组织等资料,然后长期观察和追踪他们健康状况...
...干细胞的方法;2007年11月,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将人类细胞诱导为iPS细胞,被《科学》(《Science》)杂志评为2008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首。iPS细胞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是“初始化”后的普通体细胞,但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功能。然而,...
...毒品表现得非常迫切,但并不能证明它们确实已经上瘾。密歇根大学的神经系统学家特里·E·鲁宾逊解释道:“偶尔尝试毒品时引起瘾头,与最终导致上瘾,可能是由于完全不同的两种因素。” 科学家介绍说,无法抑制的、不计后果的毒品需求是人类染上毒瘾的一个...
...无法控制。但科学家同时也发现,骨髓细胞通常会出现在被感染和发炎的部位,这些部位往往也是肿瘤容易出现的区域。科学家因此推测,骨髓细胞可能与癌症的产生相关。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5日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在研究中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了...
...所谓的新克雅氏病例也没有表现出会随着吃牛肉人数的增加而上升的明显趋势。另外,采用已有的研究技术,迄今也没有发现导致疯牛病的朊病毒会感染人体的任何直接证据。...
...又到了一年中的流感多发季节,是否注射流感疫苗让很多人犹豫不决,“多挨一针”真的有效吗?科学家通过新的研究证实,流感疫苗的确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那些65岁以上的人群以及与这些老人接触较多的人。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在线报道说,要了解...
...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分析了85个品种414只纯种狗的基因,将它们相互比较并与狼的基因比较。结果显示,某个特定品种的狗之间,基因的相似度很高,而不同品种的狗基因存在明显差异。 负责研究的科学家说:“差异如此明显...
...在以色列研究小组完成一项研究后,科学家可能很快获“变异型库贾氏症”(vcjd)--即人类疯牛症——的实际感染率。 研究人员在对一种欧亚产的大鼠进行尿液检验后发现,一项简单的验尿可显示动物,包括人类,是否罹患疯牛症或“变异型库贾氏症”。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