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又名《图注诀辨真》);还有不少医家对此《诀》做过订正,其中较有代表性为元·戴起宗诀刊误》(又名(诀刊误集解》);清·李延昰诀汇辨》,等。但书中的观点,理解以及文字鄙浅等方面,后世颇有微词。明·吕复在《群经古方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610.htm

《王叔和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又名《图注诀辨真》);还有不少医家对此《诀》做过订正,其中较有代表性为元·戴起宗诀刊误》(又名(诀刊误集解》);清·李延昰诀汇辨》,等。但书中的观点,理解以及文字鄙浅等方面,后世颇有微词。明·吕复在《群经古方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94.htm

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问题深化研究。此后,诸医家多本着不拘泥一词一句注释,而求古人意理所在,联系实际予以发挥态度对待《内经》,建立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理论学产。重视临床实际研究,应用《内经》已在金元时期成为一种崇尚医风。刘完素《素问宣明论方》是这样,张元素...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3.html

冲阳等_《脉理求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仍是一阴一阳之意而别其名。至于太素,古人传而不言,言而不传,皆有义存。以其语涉荒唐,而不轻语以欺世耳。(今之江湖术士,多借此法取钱。)...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liqiuzhen/846-4-34.html

中医脉象之革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芤都是芤一部分条件,改为革注解,这三字都是四言诗之“趁字”不可以词害义,后来滑伯仁、朱丹溪等人提出了“如按鼓皮”,形容革形神兼得受到大家承认,引用人很多。例如《濒湖脉学》说:“革脉弦而芤,如按鼓皮。”可谓简而得要。 由于后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0.html

腰痛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内痛”《素问》、《甲乙》作“脊内廉”,《素问》新校正云:“全元起本‘脊内廉’作‘脊内痛’,《太素》亦同。此前少足太阴腰痛证并刺足太阴法,应古文脱简也。”居阴之,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弩弦,刺居阴之,在腨踵鱼肠之外,循之累累然,乃针刺之,其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06/183.htm

先兆——相学_《中医疾病预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内经》中学已有了丰富记载,包括切脉部位,法、脉理、脉象主病等,奠定了基础。此外,历代名著亦都列有专项论述,如《难经》、《伤寒杂病论》、《中藏经》、《甲乙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都有所发展。晋代王叔和《脉经》是第一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jibingyuce/128-6-15.html

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问题深化研究。此后,诸医家多本着不拘泥一词一句注释,而求古人意理所在,联系实际予以发挥态度对待《内经》,建立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理论学产。重视临床实际研究,应用《内经》已在金元时期成为一种崇尚医风。刘完素《素问宣明论方》是这样,张元素...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4.htm

热病决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①“”,萧本原无。今据仁和寺本补。其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足太阳直者,从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其风府在项入发际一寸,则太阳之气连风府也。诸阳者,督脉、阳维脉也。督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06/118.htm

阴阳二维_《丹医秘授古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运气于两掌,平掌离病人一二尺,撩循二维部位分别而过,以病人之“八触反应”定其维之溢蓄状况。此法原用于导引术,其以不同方式用之,又能使阴阳不能自相维者,或三阴三阳间不相维者,得其中道,以合圣度。惟此术非一般医家所能运用,上师讲学,其次第每因...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5-21.html

共找到914,77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