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词典拼音D:第八_《中医词典》c~d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前三均详分细目,记述了多种病证的症候、病因和治法等内容。汤液则论述本草,针灸则介绍针灸法及经络腧穴。本书内容宏富而有条理,在朝鲜医家所撰的汉方着中最负盛名。现存明刻本、明季朝鲜刻本,多种清刻本及石印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东垣...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1/167-2-8.html

汤_《医方考》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南唐烈祖,因食饴喉中噎,国医皆莫能愈,时吴廷绍尚未知名,进楮汤一服,疾失去。群默识之,他日取用,皆不验。或叩之,答曰∶噎因甘起,故以楮汤治之。其方今不可考,但发此二句,便知其为良医。《内经》曰∶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奈何不作嗌乎...

http://qihuangzhishu.com/644/399.htm

中医脉象之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强。”《醇剩义》说:“脉之来,三候有力,更大于牢,邪滞郁结”。 《诊脉三十二辨》说:“统革、牢。”按牢脉只能见于沉的位置以它微为浮、中、沉三部皆可以见到的脉的一个条件显然是不全面的,而牢的长大有力等与脉又重复,-亦形“蛇足”,提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2.html

方论(一)_《中国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后在京师为名医。于当时为上手。以宗族二百余口。建安纪年以来。未及稔。死者三之二。而伤寒居其七。乃着论二十二。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二方。其文辞简古奥雅。古今治伤寒者。未有能出其外者也。其书为诸方之祖。时人以为扁鹊仓公无以加之。故...

http://qihuangzhishu.com/485/47.htm

中医词典拼音C:第五_《中医词典》c~d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宜补虚降火,者宜祛风痰、消热毒为治。着《咽喉经验秘传》详论咽喉证治。尚校刊《六醴斋医书》种,计五十五卷(1794年),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药神书》、《加减灵秘八方》、《韩氏通》、《痘疹传...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1/167-1-5.html

四时六气异同_《外经微言》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问曰:五脏合五时,六经应六气,然《诊要经终篇》以六气应五脏而终于六经,《四时剌逆从论》以六经应四时而终于五脏,《诊要》以经脉之生于五脏而外合于六经,《四时剌逆从论》以经脉本于六气而外连于五脏何也?岐伯曰:人身之脉气,上通天,下合地,未可...

http://qihuangzhishu.com/162/63.htm

五藏生成《素问》第_【黄帝内经】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括楼。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辛苦...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0.html

胃家_《思考中医》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正阳阳明又叫做胃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胃家的意义。①胃胃代表什么呢?首先是我们常识上的这个胃府。除此之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括:“六经为川,肠胃为海。”六经与胃之间的关系,就是川与海的关系。川与海是个什么关系呢...

http://qihuangzhishu.com/145/134.htm

浅述《金匮要略》妇人特色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21主要是论述产后比较常见的疾病,全篇共11节,重点讨论了产后三病及产后腹痛等,对中风、下痢、呕吐等病也有论述。产后病的治疗,固然要照顾到体质因素,但也必须从病情实际出发,即正虚要扶正,若邪还要驱邪,这是该的基本精神。 第22论述妇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098.html

史传_《中国籍考》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甘氏(伯宗)名医传〕(宋史作历代名医录)新唐志七卷 佚〔李氏(濂)史〕明史卷 存凡例曰。历代名医。凡史传所载者。谨备录之于前五卷矣。其有散见各家文集者。亦录之以备遗。则俱列于后五卷。一古之名。前史已有传者。既录之矣。乃若张仲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jikao/485-82-1.html

共找到203,3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