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_《医学微生物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活动、遗传和变异、致病机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及特异性预防等。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http://qihuangzhishu.com/963/3.htm

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尽快设立“未病”学科_【中医宝典】

...“上工治未病”,“治未病”自古以来是中医独具的特色。在亚健康人群日益增多的今天,有关专家建议尽快在中医院校设立“未病”学科,以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优势。 在日前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治未病’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专家研讨会”上,中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707.html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基础理论除在固有理论体系范畴内不断有所发展外,同时由于西医学的传入,为中医学引进了一个参照系统和竞争对手,在对人体与疾病的认识方面吸收了部分西医的观点,一些新的概念或学说深入到人们思想中,例如生理、病理、解剖、诊断、细胞、组织、系统,...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80.htm

中医内科的萌芽阶段(殷周时期)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斗争的同时便开始了原始的医药活动,“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务训》)。随着医药活动的增加,进入奴隶社会,中医内科开始萌芽,在殷代的甲骨文里已有“疾首”、“疾身”、“疾足”、“风疾”、“疟疾”、“蛊...

http://qihuangzhishu.com/76/4.htm

序二_《医学摘粹》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兢兢业业,惟恐不得此道之真传。今幸遇庆云阁先生临,手出《医学摘粹》一书。范读之恍然如得渡津之宝筏焉。观其所着伤寒,将表、里、寒、热、虚、实之专证,兼证,分类列清,以补原书所未及,发二千年未发之秘,真仲景之功臣也。所着杂证,专取古方。其有古方所...

http://qihuangzhishu.com/648/3.htm

汉唐时期_《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标志着封建制终于代替了奴隶制。汉、唐两代都曾出现过封建经济高度繁荣的景象,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对医学及养生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一时期内,出现了不少著名医家和养生家,以及养生专论、专着。对...

http://qihuangzhishu.com/152/9.htm

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思想_【中医宝典】

...融会贯通,涌现出一批中西医结合的生力军,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医疗卫生体系。 全科医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北美兴起的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医学学科,其基本特征是将生物医学、心理科和社会科学有机地整合为一体,突出临床实用性、诊疗简便性和服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33.html

近代医学体系的建立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最初设立于1928年。先后设立数学、物理、化学、医学、药物学等二十三个研究所。医学研究所筹备处所计划从事的研究工作分为六个部分:生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形态学、药物化学及治疗、免疫学、心理医学。院士有:生理学林可胜、汤佩松、冯德培、蔡翘...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7-4.html

《脉辑要》及《脉辑要评》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所以在他著的《六译馆医学丛书》中有多种是讲论古脉学的。计有《黄帝内经太素诊皮篇补证》、《杨氏太索诊络篇补证》、《黄帝太素人迎脉口诊补证》、《仲景九候诊法》、《内经平脉考》等,一意复古,他的观点方法系统地反映在对《脉辑要》的评论中,此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4.html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四)_【中医宝典】

...如果把医学史理解为一种纯粹描述史实而不涉及医学发展规律的学科,而把医史学作为研究医学发展规律的学科,那是欠恰当的。以为医学史不是,不带有理论性,而医史学才是学,才是理论性的科学,也是不够恰当的。医学史从来不排斥对医学历史的理论性研讨,相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39.html

共找到58,72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